《史記·召平吊蕭相國》鑒賞
(節自 《蕭相國世家》)
漢十一年,陳狶反①。高祖自將,至邯鄲②,未罷。淮陰侯謀反關中,呂后用蕭何計,誅淮陰侯,語在淮陰侯事中③。上已聞淮陰侯誅,使使拜丞相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④,為相國衛。諸君皆賀,召平獨吊。
召平者,故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貧種瓜于長安城東。瓜美,故世俗謂之東陵瓜,從召平以為名也。召平謂相國曰: “禍自此始矣! 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⑤,而益君封置衛者。以今者淮陰侯新反于中,疑君心矣! 夫置衛衛君,非以寵君也。愿君讓封勿受,悉以家私財佐軍,則上心悅。”相國從其計,高帝乃大喜。
【譯文】 漢十一年的時候,陳狶謀反,自稱代王。高祖親自帶兵去征討。軍隊到達邯鄲,這件事還沒完結,淮陰侯韓信卻在關中謀反了。呂后采用蕭何的計謀,殺了淮陰侯。這件事的詳細情節已載于 《淮陰侯列傳》 中。漢高祖聽說淮陰侯已被誅殺,便派遣使者拜丞相蕭何為相國,并加封他五千戶的地盤,又派兵士五百人和一個都尉,作為相國的護衛。蕭何驟然身榮,朝中眾位大臣都來慶賀,惟獨召平這個人來哀悼。
召平這人,本是秦朝時的東陵侯,秦朝破滅后,便成了普通百姓。他貧窮,便在長安城東郊種瓜。他種的瓜很好,所以世人俗稱他的瓜為東陵瓜,這是按召平原來的爵位命名的。召平來到相國府,對蕭何說: “你的災禍就要從這里開始了! 你想,皇上帶兵征討叛逆,天天風餐露宿于原野。而你則靜守宮中,不是在外攻城征戰。然而卻要加封你,派人護衛你。這無非是因為,目前淮陰侯正在關中作亂而需要安撫你的緣故。我看,皇上已在心中懷疑你了。所以派衛士護衛你,并不是寵信你。我希望你辭謝這些封賞,不要接受它。并且還把自己的私有家財全部拿出來補助軍餉,那么,皇上的心里就十分高興而喜歡你了。” 相國蕭何按照召平的計劃行事,高帝果然很喜歡他。
【鑒賞】 古人云: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是說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人在順境時一定要考慮到其負面影響,否則,災難就可能降臨。本文記述的是召平在蕭何榮升相國,眾大臣皆來慶賀之時,召平卻獨來憑吊蕭何,提醒他災禍就要開始! 這是極具政治眼光的表現。
文章先寫蕭何受封賞。其緣由是他給呂后獻計,誅殺了淮陰侯韓信。當年,他月下追韓信,使韓信輔佐劉邦打下了天下,如今又用計誅殺韓信,故留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的俚語。在他得封相國,極享榮華富貴之際,獨有召平來吊,這與眾大臣的慶賀及隆重氣氛形成鮮明的對比。猶如鶴立雞群,造成懸念,讓人急問: 這是為什么?
接著,作者不急于回答,而是先宕開一筆,介紹召平是原秦國的東陵侯,秦亡之后不愿為官,作布衣之士,因貧種瓜于長安城東。因瓜美,被世人贊為東陵瓜。這一簡介絕非閑筆,暗示了召平是一個極富政治斗爭經驗而又淡出官場的智者。然后,寫他給蕭何的進言,以呼應 “獨吊” 的原因。這就是: 蕭何無戰功而被封賞,是因為韓信與其它異姓諸侯王紛紛反漢,漢高帝劉邦怕蕭何也反,故先以封賞以安其心,實際上并非寵信他,而是對他已有懷疑。禍事即將降臨蕭何頭上,因而建議蕭何“讓封勿受,悉以家私財佐軍”,以取得劉邦的歡心。蕭何從其計,乃得免禍。
召平之所以能具卓識遠見,是因為他洞悉歷代帝王那種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的狠毒心理,遇事能從反面去思考問題,從而能給蕭何提出好的建議。在這點上,應該說他比狡詐的蕭何更具政治家的頭腦。
注釋
①陳狶: 漢初宛朐人,事高祖,以郎中封列侯,在趙地的代那里帶領邊兵,招致賓客,待如布衣交。趙相周昌說: “陳狶的賓客太多,且帶兵在外,恐怕心有不軌。”朝廷便召陳狶進京,陳狶稱病不就,于是謀反,自立為代王。高帝親自帶兵平叛并誅殺陳狶。②邯鄲: 漢代縣名,為趙國都,在今河北邯鄲市境內。③淮陰侯: 即韓信。語在淮陰侯事中: 意思是有關淮陰侯這件事的詳細情節記載在《淮陰侯列傳》 中,在此不再敘說。④都尉: 漢代武官名。⑤暴露: 離開都城帶兵在野外作戰。非被矢石之事: 矢石,古時守城的器具,發矢投石以打擊攻城之敵。全句意為,你蕭相國所干的并不是在外攻城征戰 (被發矢投石) 的這類事情。
上一篇:《史記·孔子陳蔡受厄》鑒賞
下一篇:《史記·管(仲)鮑(叔牙)之交》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