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韓偓
生查子·侍女動妝奩
侍女動妝奩,故故驚人睡。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淚。懶卸鳳凰釵,羞入鴛鴦被。時復見殘燈,和煙墜金穗。
韓偓富于才情,工詩,也善詞。其詞風致婉麗,與詩的“香奩體”相映成趣。這首小令就是較有代表性的作品,寫閨怨之深,細膩動人。上闋起筆寫侍女而暗示主人公的性別與身份。“故故”是往往、常常的意思。侍女臨睡前為主人收拾妝具,常常驚醒了主人,這是很讓人不愉快的,不免招致主人的不滿而受叱責。然而此刻卻沒有,讓人感到意外。原來女主人根本就沒睡著,背朝里暗自流淚呢!在古代漢語里,“睡”指睡覺這一個動作,“眠”指睡著的狀態,主人公睡而不眠,說明她心緒不寧;背面垂淚,則表明她有傷心的事,詞的上闋到此結束,作者留下了一個懸念給讀者去玩索,她到底有什么傷心事呢?
當我們帶著疑問進入下闋時,還是不能立刻得到答案,作者只為我們描繪了一下主人公的情態:“懶卸鳳凰釵,羞入鴛鴦被”這是一副慵懶無興致的神態。什么也不想做,臨睡也不卸妝,不取下首飾,就這么和衣而臥,甚至連被也不蓋。這兩句不僅描繪了主人公的外在情態,也暗示了她內心煩惱地根源。她是因丈夫離家、自己獨守空閨而憂郁。此刻,那成對的鳳釵、成雙的鴛鴦仿佛都帶有諷刺意味,反襯出她的孤單,教她不敢正視,所以她不愿卸下鳳釵,怕入繡被。通常寫女子閨怨,心緒欠佳時多敘述女子懶于起床梳妝打扮,如魚玄機《贈鄰女》:“羞日遮羅幕,愁春懶起妝”。溫庭筠《菩薩蠻》“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韓偓這里卻寫懶于卸妝入睡,別出新意,而又由表及里,言象見意,暗示出主人公傷感的緣由,可以說是自然高妙,不同凡響。結句承上,通過主人公夜久不寐極寫她的哀怨之深。夜深燈殘,燈芯結為燈花,等長長的象個金穗,也就要伴著煙落下了。主人公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不時看到那燈花一截一截落下。這簡直是個象征,就象是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命,在無盡的長夜中悄悄凋落,悄悄銷蝕。不難想象,她看到那燈花墜落的光景,心里會是什么滋味。賀覺《皺水軒詞荃》云:“凡寫迷離之況者,止須述景”。這是說用景來寄托情思。韓偓正是在述景中寄寓無限情思的,這深夜殘燈的光景烘托了一重孤燈伴孤人的凄涼氛圍,讓人感到濃重的孤獨感和寂寞感。
上一篇:(清)朱彝尊《十六字令·尋,簾外無端墮玉簪》原文賞析
下一篇:(清)龔翔麟《生查子·吳江遇風》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