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第五·楚悼王素聞起賢[1],至則相楚。》鑒賞
明法審令[2],捐不急之官[3],廢公族疏遠者[4],以撫養戰斗之士[5]。要在強兵,破馳說之言從橫者[6]。于是南平百越[7];北并陳、蔡,卻三晉;西伐秦。諸侯患楚之強。故楚之貴戚盡欲害吳起[8]。及悼王死[9],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尸而伏之[10]。擊起之徒因射刺吳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11],乃使令尹盡誅射吳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馀家[12]。
【段意】 寫吳起事楚的遭遇。吳起在楚悼王時頗受重用,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富國強兵,終于使楚國強盛起來。然楚悼王死后尸骨未寒,楚之宗室大臣即作亂,使吳起死于非命,而這些人最后也受到嚴懲。
注釋
[1]楚悼王:熊疑,聲王之子。[2]明法審令:使法令清楚細密。明法,使法令清楚。審令,使法令細密。明法與審令互文見義。[3]捐不急之官:撤掉無關緊要的官員。[4]廢公族疏遠者:廢除與國君同一宗族卻關系疏遠的那些人的特權。[5]以撫養戰斗之士:用節省下來的財物來撫慰戰士。[6]馳說:四處奔走游說。[7]百越:又作百粵,春秋時越國的遺族,散居于今兩廣、閩浙一帶,因其部族眾多而以百越稱之。[8]故楚之貴戚:舊時已被廢除特權的貴族。[9]悼王死:楚悼王死及吳起被害,事在公元前381年。[10]走之王尸而伏之:跑向悼王停尸之地并伏在王尸上。[11]太子:名臧,即楚肅王。[12]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馀家:因射殺吳起而遭夷宗者有七十幾家。夷宗,又稱夷九族,指對從高祖到玄孫九代直系親族一概處死的一種酷刑。
上一篇:《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第五·后十三歲[1],魏與趙攻韓,韓告急于齊.》鑒賞
下一篇:《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第五·太史公》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