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陶潛·八毒赤丸子
亦題《李子豫》、《腹中鬼》、《許永》。東晉志怪小說。陶潛撰。原載《搜神后記》卷六。《太平御覽》卷七四一、《太平廣記》卷二一八皆錄載。李格非等《文言小說》、劉世德《魏晉南北朝小說選注》皆選錄。八毒赤丸子,紅色藥丸。名叫“八毒丸”,葛洪《肘后方》四云:八毒丸治腹癥。本篇敘寫李子豫用這種藥丸醫治腹病的故事。李子豫,少善醫術,時人稱其為神醫。許永做豫州刺史,駐守在歷陽,其弟得病,心頭和腹部疼痛十余年,無法治愈,只有等死。一天夜里,忽聽屏風后有個鬼對病人腹中的鬼說:“何不速殺他,不然的話,李子豫即從此過,用紅色藥丸打你,你就得死?!备怪泄碚f:“我不怕他。”待到天明,許永就派人去請李子豫。子豫還沒進門,病人就聽到自己腹中有呻吟之聲。等到子豫進去診病,說:“這是鬼病?!本蛷乃幭渲腥〕霭硕境嗤枳?,給病人吞服。須臾,病人腹中發出雷鳴鼓轉般的聲音,腹瀉幾次,病就好了。小說通過李子豫為許永弟治好腹病的故事,贊揚了我國古代名醫的聰明才智。我國古代,許多名醫醫術高明,妙手回春,治愈了不少疑難病癥,為當時和后代的人們所稱道,他們的事跡也就逐漸地傳播開來。在傳播的過程中,由于種種的原因,不可避免地涂上一些神秘的色彩。本篇小說正反映了這樣的情形。行文中,把腹疼頑癥想象成“腹中鬼”作祟,以屏風后鬼和腹中鬼對話的幻詭情節,渲染病魔的厲害,但李子豫一到,病魔即除,這就鮮明地襯托出李子豫醫術之高明。作品文筆疏淡,語言雋永。作者沒有用濃筆去刻畫李子豫治病之貌,只寫了“及子豫入視”的一個動作,及他診斷許弟腹病為“鬼病”的一句話,就把他的神醫情貌活脫了出來。這種用少許文字就能使人物情態宛然的筆法,非大家高手而不能為也。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王琰·僧規》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公冶長》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