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冒頓弒父擊東胡》鑒賞
(節自 《匈奴列傳》)
匈奴單于曰頭曼。頭曼不勝秦,北徙。十余年而蒙恬死①。諸侯叛秦,中國擾亂,諸秦所徙適戍邊者皆復去。于是匈奴得寬,復稍渡河南,與中國界于故塞。
單于有太子名冒頓,后有所愛閼氏②,生少子。而單于欲廢冒頓而立少子,乃使冒頓質于月氏③。冒頓既質于月氏,而頭曼急擊月氏。月氏欲殺冒頓,冒頓盜其善馬騎之,亡歸。頭曼以為壯,令將萬騎。冒頓乃作為鳴鏑④,習勒其騎射。令曰: “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之。”行獵鳥獸,有不射鳴鏑所射者輒斬之。已而,冒頓以鳴鏑自射其善馬,左右或不敢射者,冒頓立斬不射善馬者。居頃之,復以鳴鏑自射其愛妻,左右或頗恐,不敢射,冒頓又復斬之。居頃之,冒頓出獵,以鳴鏑射單于善馬,左右皆射之。于是,冒頓知其左右皆可用。從其父單于頭曼獵,以鳴鏑射頭曼,其左右亦皆隨鳴鏑而射殺單于頭曼。遂盡誅其后母與弟,及大臣不聽從者。冒頓自立為單于。
冒頓既立。是時東胡強盛⑤,聞冒頓殺父自立,乃使使謂冒頓,欲得頭曼時有千里馬。冒頓問群臣,群臣皆曰: “千里馬,匈奴寶馬也,勿與。” 冒頓曰: “奈何與人鄰國,而愛一馬乎?”遂與之千里馬。居頃之,東胡以為冒頓畏之,乃使使謂冒頓,欲得單于一閼氏。冒頓復問左右,左右皆怒曰: “東胡無道,乃求閼氏,請擊之。” 冒頓曰: “奈何與人鄰國,愛一女子乎?” 遂取所愛閼氏予東胡。東胡王愈益驕,西侵。與匈奴間,中有棄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邊為甌脫⑥。東胡使使謂冒頓曰: “匈奴所與我界甌脫外棄地,匈奴非能至也,吾欲有之。” 冒頓問群臣,群臣或曰: “此棄地,予之亦可,勿與亦可。” 于是,冒頓大怒曰: “地者,國之本也! 奈何與之! 諸言予之者皆斬之。” 冒頓上馬,令: “國中有后者斬。”遂東襲擊東胡。東胡初輕冒頓,不為備,及冒頓以兵至,擊大破,滅東胡王,而虜其民人及畜產。
【譯文】 匈奴單于名叫頭曼,頭曼打不過秦朝,便向北遷徙。過了十幾年,秦將蒙恬死了,諸侯國都離叛秦朝,中原騷亂。那些被秦朝所遷移去的人和被罰去守邊境的人,都回歸故土而不肯居守邊境。于是,匈奴得以拓寬領地,又慢慢渡過黃河到黃河之南,與中原交界在從前的關塞邊。
單于有太子名叫冒頓。后來,單于有個他所寵愛的閼氏,生了個小兒子。因而,單于打算廢了太子冒頓而立小兒子為太子,便派冒頓去月氏國作人質。冒頓作為人質去了月氏,而頭曼趕忙攻打月氏,月氏國就要殺冒頓。此時,冒頓盜了月氏國的一匹良馬,騎著它逃亡歸國。頭曼認為冒頓很勇猛,就命令他率領一萬騎兵。冒頓制作了響箭,用作訓練規范他的騎兵射擊的號令。他發令說: “響箭所射目標,如有不完全向目標射的人就斬首。” 在行獵的時候,射擊鳥獸,有些人不射擊響箭所射目標,就全部被斬了。不久,冒頓用響箭親自射他的良馬,他的左右有不敢射的,冒頓立即斬了那些不射良馬的人。過了不久,冒頓又用響箭射他的愛妻,他的左右有很害怕不敢射的,冒頓又斬了他們。又過了不久,冒頓出外射獵,用響箭射單于的良馬,他的左右都射那馬。于是,冒頓知道他的左右都可以利用了。后來,冒頓跟隨單于頭曼去打獵,他便用響箭射頭曼,他的左右也跟隨響箭而射殺了單于頭曼。于是,冒頓便將他的后母、弟弟全都誅殺,還有那些不聽從他的大臣們也都殺掉。冒頓自立為匈奴單于。
冒頓已即位。此時,東胡很強盛,他聽說冒頓殺父自立為單于,便派使者對冒頓說,他想得到頭曼的千里馬。冒頓詢問群臣怎么辦,群臣都說: “千里馬是匈奴的寶馬,不給他!” 冒頓說: “無奈與人家為鄰國,怎么就愛惜一匹馬呢!”于是,給了東胡千里馬。過了不久,東胡認為冒頓畏懼他,便派使者對冒頓說,想得到單于的一位閼氏。冒頓又問左右怎么辦,左右都很憤怒地說: “東胡毫無道義,竟然來要閼氏,請求單于去攻打他吧!” 冒頓說: “無奈與人家為鄰國,怎好愛惜一個女子呢!” 于是,便選了他所愛的一位閼氏給予東胡。東胡王愈來愈驕橫,便向西入侵匈奴。東胡與匈奴之間有一大片廢棄土地沒有人居住,有一千多里。兩國只在各自邊界上設甌脫守著。東胡便派使者對冒頓說:“你匈奴與我邊界外的棄地,匈奴沒有能力到那兒,我想擁有那兒。” 冒頓問群臣怎么辦,有的群臣說: “這是塊棄地,給他也可,不給也可。” 此時,冒頓十分憤怒地說: “土地,是國家的根本哪! 怎么可以給他呢? 凡是說給予的人都斬首。” 冒頓立刻騎上馬,下令: “國中如有拖后不跟去的人,就斬。” 于是,向東襲擊東胡。東胡當初輕視冒頓,沒有任何防備,到冒頓率兵到達,一交戰,東胡大敗。冒頓消滅了東胡王,而且虜獲了東胡的老百姓和畜牧財產。
【鑒賞】 冒頓 (?—前174),匈奴單于。姓欒鞮。秦二世元年 (前209),殺父頭曼自立。他加強內部組織,建立軍政制度,東滅東胡,西逐月支,并奪取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地,北服丁零,南服樓煩、白羊,并進占秦的河南地(今河套一帶),勢力強大。西漢初年,經常南下侵擾,對西漢封建王朝形成嚴重威脅。本文寫冒頓弒父的過程及其擊東胡取得的勝利,表現了冒頓作為一代匈奴單于的政治野心和善于權謀、征服鄰國的威力。
首先,文章寫冒頓弒父。(一) 弒父之因。冒頓的父親匈奴單于頭曼,因愛閼氏及其所生之少子,欲廢太子冒頓而立少子,于是設計將冒頓作為人質送到月氏國,然后再興兵攻打月氏,擬借月氏之刀殺冒頓。冒頓得知月氏欲殺他之時,盜得月氏一善馬,逃脫回匈奴。(二)弒父前的準備。冒頓逃回匈奴,其父頭曼認為他“勇壯”,令他統率萬騎之兵。他趁機制作響箭,命令部卒說: “響箭所射之地,你們不悉射者斬之。”然后,經過射鳥獸,射善馬,射愛妻,射單于馬的訓練,以及斬殺不敢射的士卒,冒頓認為已樹立了自己的絕對權威,“左右皆可用” 了。(三)弒父。一次,單于頭曼外出打獵,冒頓即用響箭指使射頭曼,其左右立刻射殺頭曼。冒頓接著盡殺其后母閼氏與弟,及不聽從他命令的大臣,然后自立為單于。從冒頓弒父的過程來看,可看出他頗有心計,用心險惡,做事狠毒。
其次,文章寫冒頓擊東胡。(一) 擊東胡之因。冒頓自立為單于后,東胡強盛,使人來索取頭曼時的千里馬。群臣不同意給,冒頓說: “奈何與人鄰國,而愛一馬乎?”遂與之千里馬。不久,東胡以為冒頓怕他,又派人來索要冒頓的閼氏,群臣皆怒,認為“東胡無道,乃求閼氏,請擊之。” 冒頓仍忍下恥辱,說:“奈何與人鄰國,愛一女子乎?”遂取所愛閼氏予東胡。(二)擊東胡。東胡王益發驕橫,又派人來索取匈奴與東胡之間的千余里空地。匈奴群臣中有人主張可以給地。此時,冒頓大怒說: “地者,國之本也! 奈何與之! 諸言予之者皆斬之。”然后,親率大兵襲擊東胡,滅東胡王,取得大勝。從冒頓擊東胡看來,東胡之欲壑難填,步步進逼是擊東胡的直接原因;從冒頓舍寶馬、舍愛妻而不舍土地來看,冒頓具有一忍再忍,忍辱負重,為國土而奮起進擊的政治家的風范!
文章所記兩事,其思想各有側重,前者寫匈奴統治集團內部的權力之爭,后者表現匈奴單于冒頓守土愛國的精神,總的表現冒頓是一位頗有作為的匈奴單于。全文選材精要,冒頓弒父的一練再練與擊東胡的一忍再忍,都表現了他是一個有心計,有謀略,城府很深的政治家。
注釋
①蒙恬:秦將蒙武的兒子,事秦始皇,做內史。秦并天下時,派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向北驅趕戎狄,修筑長城,威震匈奴。秦二世時,被趙高定計陷害,并更改詔書,賜死。后贖為民,開始作筆,用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叫做蒼毫。②閼氏(yan zhi): 匈奴皇后的稱號。③月氏 (yue zhi): 古國名,其族早居甘肅省西部,漢時被匈奴打敗,便向西走到阿母河,臣服大夏國,都城建在黃河之北,叫大月氏; 原未西走留居故地部分叫小月氏。大月氏強盛時,擁有印度恒河流域及克什米爾、阿富汗、蔥嶺東西等地。④鳴鏑(di): 即響箭,射時發出響聲,軍中用來發令。⑤東胡: 種族名,烏丸族的祖先。因居住在匈奴東而得名。⑥甌 (ou)脫: 匈奴稱邊境上屯戍或守望之處為“甌脫”。
上一篇:《史記·“飛將軍”李廣》鑒賞
下一篇:《史記·汲黯矯詔發倉粟》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