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孔子世家第十七·明歲,子路死于衛。》鑒賞
孔子病,子貢請見。孔子方負杖逍遙于門,曰:“賜[1],汝來何其晚也?”孔子因嘆,歌曰:“太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2]!”因以涕下。謂子貢曰:“天下無道久矣,莫能宗予[3]。夏人殯于東階,周人于西階,殷人兩柱間。昨暮予夢坐奠兩柱之間,予(殆)[始]殷人也。”后七日卒。
孔子年七十三,以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哀公誄之曰[4]:“旻天不吊[5],不憖遺一老[6],俾屏余一人以在位[7],煢煢余在疚。嗚呼哀哉!尼父[8]!毋自律!”子貢曰:“君其不沒于魯乎[9]!夫子之言曰:‘禮失則昏,名失則愆[10]。失志為昏,失所為愆。’生不能用,死而誄之,非禮也。稱‘余一人’,非名也[11]。”
孔子葬魯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喪畢,相訣而去,則哭,各復盡哀;或復留。唯子貢廬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魯人往從冢而家者百有馀室,因命曰孔里。魯世世相傳以歲時奉祠孔子冢[12],而諸儒亦講禮鄉飲大射于孔子冢[13]。孔子冢大一頃。故所居堂弟子內[14],后世因廟藏孔子衣冠琴車書,至于漢二百馀年不絕。高皇帝過魯,以太牢祠焉[15]。諸侯卿相至,常先謁然后從政。
【段意】 孔子年老病死。魯哀公對孔子的哀悼,及子貢對魯君的譏評。孔子去世后受到學生和后儒的隆重祭奠。
注釋
[1]賜:子貢姓端木名賜。[2]萎:枯槁,意指死亡。[3]宗予:推行我的主張。[4]誄(lei):悼文。[5]旻天不吊:老天不憐惜。[6]慭(yin):愿。[7]余一人:天子的自稱,列國國君應自稱“寡人”,故子貢對此加以批評。[8]尼父(fu):對孔子的尊稱。[9]不沒于魯:后來魯哀公因三桓之亂出奔死在國外,子貢先已預見到了。[10]愆(qian):差錯。[11]非名也:是不合名分的稱謂。[12]歲時奉祠:每年按時致祭。[13]鄉飲:古代鄉校畢業時,鄉大夫作東招飲,這種飲酒儀式稱“鄉飲酒”。大射:古時諸侯舉行祭祀時,與臣下習射以觀禮,稱為“大射”。冢:此字前人考證認為系“家”之誤。[14]弟子內:孔門弟子的住房。[15]太牢:最隆重的祭品,用牛、羊、豕三牲。祠:祭。
上一篇:《史記·孔子世家第十七·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聞也.》鑒賞
下一篇:《史記·孔子世家第十七·孔子生鯉,字伯魚.》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