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濬哲維商!長發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國是疆,幅隕既長。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
(二)玄王桓撥,受小國是達,受大國是達。率履不越,遂視既發。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三)帝命不違,至于湯齊。湯降不遲,圣敬日躋。昭假遲遲,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圍。
(四)受小球大球,為下國綴旒,何天之休。不競不絿,不剛不柔,敷政優優,百祿是遒。
(五)受小共大共,為下國駿厖,何天之龍。敷奏其勇,不震不動,不不竦,百祿是總。
(六)武王載旆,有虔秉鉞,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苞有三蘗,莫遂莫達。九有有截。韋顧既伐,昆吾夏桀。
(七)昔在中葉,有震且業。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實維阿衡,實左右商王。
〔注釋〕 長發:篇名,祭天時所用,祭天時同時大祭成湯,伊尹從祀。 濬(jùn):明智。哲:富有智慧。 維:是。 長:常。發:發現、出現。 敷:治理。方:四方。 大國:大部國土。疆:劃分疆界。 幅隕:幅員,版圖。 有娀(sōnɡ):上古之國,相傳有美女簡狄。將:長大,豐滿。 帝:高辛氏。子:指簡狄。簡狄生契。契長大后,任堯的司徒,受封于商,故又名商。 玄王:傳說簡狄吞玄鳥蛋而有契,所以契為玄王。桓:大。撥:治。 受:受封。達:政令通達。 率:履行,遵守。履:禮,指商禮。越:超過,走樣。 視:視察。發:實行。 相土:契的孫子。烈烈:威風凜凜。 截:整齊,指海外諸侯一起臣服。 齊:與天的意旨一致。 降:謙卑。不遲:不怠。 日躋:每日增長。 昭假(gé):祭祀。遲遲:長久。 式:法式,榜樣。九圍:九州。 球:美玉。 下國:諸侯國,管轄國。綴旒(liú):做榜樣。 何:承當。休:美名。 絿(qiú):急躁。 敷政:施政,推行政策。優優:仁政,懷柔政策。 遒(qiú):匯聚。 共:法度。 駿厖(mánɡ):庇護,保護。 龍:寵。 敷奏:這里意為顯示。 (nǎn):恐懼。竦(sǒnɡ):害怕。 武王:指湯。載:開始。旆(pèi):出發,討伐夏桀去。 虔:堅固,握緊。秉:執掌。鉞(yuè):大斧。 曷:遏止,抵擋。 苞:樹根部分。蘗(niè):樹枝。指夏桀及其韋、顧、昆吾三屬國。 遂:達,生長。 九有:九州。截:齊,歸順。 韋、顧:都是夏的盟國,韋在今河南省滑縣,顧在今河南省范縣。 昆吾:夏的盟國,在今河南省濮陽西南。 中葉:指商代中葉。 震:威風。業:勢力大。 允:誠。天子:湯王。 降:天賜,天降。卿士:大臣。 阿衡:伊尹號阿衡,名摯。 左右:輔佐。
〔鑒賞〕 《詩經》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前二部分古時都配有樂曲,而《頌》不僅有樂曲,還伴以舞蹈,是在祭祀時使用的藝術作品,內容是歌頌天帝和偉大的君主。《頌》有《周頌》、《魯頌》和《商頌》三種。相傳商紂王庶兄、宋國始祖微子后七世戴公時,大夫正考甫從周大師(樂官之長)處得到《商頌》十二篇,返回宋國后用以祭祀商先王。孔子整理、編輯《詩經》時只見到五篇,另外七篇已亡佚。《長發》原為祭天,但殷人以為其偉大的君主死后上天與天帝同在,因此此篇實為祭祀成湯,其賢相伊尹從祀。
湯又稱武湯、武王、天乙、成湯,甲骨文稱唐、太乙,又名高祖乙。他原是商部族首領,經十一次出征,陸續翦滅周圍的諸侯國,最后一舉推翻夏桀的暴虐統治,建立了商朝。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朝代,卻是使用文字的第一個朝代。商代延續了五百余年,創造了相當復雜的甲骨文字、燦爛的青銅文化和初具規模的國家機構,發展出足以同古埃及、兩河流域和古印度文化相媲美的輝煌的古文明。堯、舜、大禹是傳說中的圣王,而成湯才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上第一個真實的杰出歷史人物。
《長發》首先以崇敬的語氣頌揚成湯的身世的不凡,追述其神圣而高貴的家系。開頭二句“濬哲維商!長發其祥”以非常凝練的詩句概述了商人先祖品性的卓越超群,以自豪的口吻敘述商人在其早期就一直表現出特別優秀的精神,異象不斷地預示著商人將創立無比偉大的事業。然后作者以亮色重彩描繪了商人始祖契的不同尋常的出生和彪炳千古的功績。他是天帝讓有娀氏之女簡狄生出的。傳說簡狄呑玄鳥卵而生,這表明了當時仍處母系氏族社會、商人以玄鳥為圖騰的歷史信息。據《史記·殷本紀》,舜時契助禹治水有功,任為司徒,封于商,由此部族得名。《長發》還提到契的孫子相土,說“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可見那時商已經成為一個強大的部落,其勢力已達到海外。
《史記·殷本紀》記載,由契至成湯經歷了十四代。《長發》以極其熱烈的情感謳歌了成湯的卓越的品性,他的宏圖大略,特別是他消滅夏朝的不朽功勛和受天下人擁戴的崇高威望。這些詩句突出地表現了成湯的謙卑、明智、勤政、寬容、沉著,以仁愛之心施政待人,顯示出“不剛不柔”的特點。詩人最欽佩的是成湯的英勇和武功。詩篇描繪他在兇惡的敵人和危險的局勢面前不震不動,不驚不恐(“不震不動,不不竦”),率領部隊出發時,手握大斧,“如火烈烈”,所向無敵,相繼戰勝了韋、顧、昆吾等諸侯國,最終打敗暴虐成性的夏桀,立下了赫赫戰功,終于成就其蓋世英名。這樣,《長發》塑造了一個既勇猛無畏,又恪守道德的杰出的英雄形象。
世界上各主要宗教都精心打造其神譜,以引導人們頂禮膜拜。與此不同,儒家提出了一個由偉大的歷史人物構成的圣人系統,作為中華文化傳統的代表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他們是堯,舜,禹,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這些人物不僅是儒家的觀念和道統的化身,而且是民族靈魂的顯現,他們的精神被視為中華文化的命脈所系。《長發》的詩句使這一系統中第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光彩奪目。成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革命的行動推翻暴君黑暗統治的英雄,是第一個以武力和勇敢精神維護正義、鏟除邪惡的代表人物,《長發》凸顯了成湯形象中的這一含義,這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成湯實際上開創了中國吊民伐罪的偉大傳統,通過《詩經》、《尚書》等經典,吊民伐罪成了儒家傳統以至中華傳統的基本內容。“湯武革命”成了后世一切反對暴君行為的榜樣和依據。從這個意義上說,后世中國所有那些為了人民的利益而奮不顧身地推翻獨夫民賊的黑暗統治的英雄人物都是成湯的傳人。
上一篇:《野有蔓草》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閔公二年:衛懿公好鶴》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