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自白派詩歌
自白派是美國后現代主義詩歌的一個重要流派、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末期。1959年著名詩人羅伯特·洛威爾出版詩集《人生研究》 (又譯《人生的探索》),詩風忽然大轉,這部詩集以驚人的坦白揭示詩人內心活動,把個人隱私,內心創(chuàng)傷甚至性欲沖動全部公諸于眾,開創(chuàng)了60年代風行一時的“自白詩”運動。戰(zhàn)后西方世界物質文明迅速發(fā)展,使人喪失人性而“異化”,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使詩人對生活不滿,又找不到理想和生活目標,轉向自我,進行自我發(fā)泄,自我暴露。許多詩人在精神苦悶的情況下,寫自殺沖動。
自白派有成就的詩人有西爾維亞·普拉斯、安妮·塞克斯頓和約翰·伯里曼。
洛威爾早期詩屬于學院派,意象晦澀,隱喻復雜。《人生研究》始拋棄舊詩風,代表作還有《為合眾國的獻身者而作》、《靠近海洋》等,在一首名為《黃鼠狼的時辰》 中,他寫道“我自己就是地獄”,成為自白派詩人名言。伯里曼的《夢歌》描寫詩人教書、寫詩、酗酒等日常生活和精神苦悶、瀕臨瘋狂邊緣的痛苦心情。女詩人普拉斯的著名的詩《拉扎勒斯女士》運用象征手法,寫出厭世情緒、自殺沖動。另一女詩人塞克斯頓則露骨地寫墮胎、女人的性生活、本人在精神病院的經歷。自白派詩人雖沒有用現實主義的態(tài)度揭露社會的病態(tài),只是敘述自己個人生活中的各種病態(tài),但對西方社會中讀者已經麻木的神經或許有所觸動。
上一篇:西方文學·克蘭
下一篇:西方文學·燕卜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