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野有蔓草,零露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
(二)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注釋〕 零:落。(tuán):形容露水多。 清揚:眉目之間,也指眉目清秀。婉:美好。 適:稱。 瀼(ránɡ)瀼:形容露濃。 臧:同“藏”。
〔鑒賞〕 《野有蔓草》出自《鄭風(fēng)》,描寫的是一位青年男子偶然在曠野遇見一位美貌少女的喜悅之情。《詩經(jīng)》中描寫這種戀情的詩歌是很少見的,今天人們對露水夫妻、“一夜情”等現(xiàn)象似乎見怪不怪,而那個年代媒妁之言、三從四德,是每一個普通女子不敢逾越的高壓線。而對男女幽會、兩情相悅一貫持痛斥態(tài)度的朱熹對這首詩的反應(yīng)也出奇地平淡,只是不置可否的一句“男女相遇于野田草露之間”就草草放過。在他之前的《毛詩序》揭示了其中的原委:“野有蔓草,思遇時也”,因為“君之澤不下流,民窮于兵革,男女失時,思不期而會焉”。原來鄭國國君不務(wù)國事,而邊境刀兵不息,黎民涂炭,男女比例嚴(yán)重失調(diào),以至于婚配成了問題,怪不得朱先生難以啟齒。
全詩共兩章,第一章以“野有蔓草,零露兮”起興,曠野中草色青青,葉尖上晶瑩的露珠簌簌地滑落,這應(yīng)該是仲春的一個早晨,時間、地點有了, 故事的主人公該登場了。中間兩句描寫一位美麗少女,“有美一人,清揚婉兮”。“清揚”意思是說眉目清秀、美麗,這四個字抓住了少女最迷人、最具魅力的特點。對比《衛(wèi)風(fēng)·碩人》篇中描寫莊姜的美,“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所有這些外在美都不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更能傳神,更能動人魂魄,而“清揚婉兮”一句則與之異曲同工。在這大好春光中偶然遇見這樣清秀的女子,“適我愿兮”,真是稱心如愿。少女怎么想的?詩中沒說,我們可以猜想她對男主角的年輕英俊和翩翩風(fēng)度一定會有所心動吧!果然,下一章二人雖是偶然邂逅,可互有好感,于是男子大膽地提出“與子偕臧”,為什么要藏起來呢?聯(lián)系《毛詩序》所說“民窮于兵革”,就可以理解了,青年男子要逃避兵役,少女更要逃避亂兵、賊兵,只有藏到偏僻之地,他們才能在這美好的春天安享屬于他們自己的歡樂,才能“各得其所欲也”。
兩情相悅何必媒妁之言,在古代,或許只有亂世才能產(chǎn)生這樣的愛情。這首詩前后兩章都采用了賦中起興的手法,而起句又與敘述的故事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這是本詩的特點之一。同時露珠與詩中的這對男女的戀情都具有偶然性與短暫性的特點,如果可以這樣看待的話,興中就有了比的成分。其次敘述也很有層次,先交代故事發(fā)生的地點、時間與環(huán)境,中間兩句描寫偶然遇見的女子的美貌,最后是男主角面對此景此女的大膽表白。另外雖然兩章句式相同,內(nèi)容一致,但還是注意了斟酌用詞,比如“清揚婉兮”與“婉如清揚”,避免了前后重復(fù),也順應(yīng)了各章音韻的變化;后文的“適我愿兮”和“與子偕臧”,表明了二人感情有了發(fā)展。以后如何,讀者和聽眾就要展開豐富的想像,結(jié)尾詩句簡練而意味深長。
上一篇:《里仁》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長發(fā)》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