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類·用典自如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廬陵陳子宏云: 蔡光工于詞,靖康中陷虜庭。辛幼安嘗以詩詞謁之,蔡曰:“子之詩則未也,他日當以詞名家。”故稼軒歸宋,晚年詞筆尤高。嘗作 《賀新郎》云:“綠樹聽鵜鴂(下略)。”此詞盡集許多怨事, 全與李太白 《擬恨賦》手段相似。(楊慎《詞品》 卷四)
【詞例】
賀 新 郎
別茂嘉十二弟
辛棄疾
綠樹聽鵜鴂, 更那堪、 鷓鴣聲住, 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解析】 使事用典,是詞人在自己作品中征引、化用前人事跡或詩文詞句,來委婉、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樣便能 “舉事以類義,授古以證今”(劉勰 《文心雕龍·事類》。詞中巧于使事用典,可以使形象更為鮮明,語言更為精煉,意境更為深邃,意蘊更為深沉。宋代詞人多擅于使事用典,而 “辛稼軒別開天地,橫絕古今。《論》、《孟》、《詩小序》、《左氏春秋》、《南華》、《離騷》、《史》、《漢》、《世說》、選學、李杜詩,拉雜運用,彌見其筆力之峭。” (清·吳衡照 《蓮子居詞話》 卷一) 辛詞幾乎是一本百科全書,上至 《尚書》、《詩經》,下至李白、杜甫的詩歌,均在其作品中廣為引用。
使事用典,按其內容,有征引歷史故事的 “用事”和化用詩文詞句的 “用語”之別。前者如辛棄疾 《摸魚兒》(望飛來半空鷗鷺) 詞的 “謾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煙雨”,是用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中越國大夫范蠡汲取伍子胥功成身亡的教訓,助越滅吳后,即隱身自退,攜西施泛舟五湖的故實,來勸慰罷歸金華的葉衡。后者如辛棄疾《太常引》(一輪秋影轉金波) 詞的 “把酒問姮娥: 被白發欺人奈何”,化用薛能 《春日使府寓懷》: “青春背我堂堂去,白發欺人故故 (屢屢) 生”詩句,“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則化用杜甫 《一百五日夜對月》: “斫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詩句。使事用典就其方式而言,“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李義山詩: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雖說賈誼,然反其意而用之矣。林和靖詩:‘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雖說相如,亦反其意而用之矣。直用其事,人皆能之; 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學業高人,超越尋常拘攣之見,不規規然蹈襲前人陳跡者,何以臻此。” (嚴有翼 《藝苑雌黃》)辛棄疾 《踏莎行》(進退存亡) 詞,共十句,句句用典,且全部直用其事,運筆從容,揮灑自如,十分熨貼,如歇拍“長沮桀溺耦而耕,丘何為是棲棲者”二句,前句典出《論語·微子》: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不料卻遭到兩人譏嘲,笑話孔子徒勞心計,迷不知返。后句典出 《論語·憲問》: “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為是棲棲者與?無乃為佞乎?’……”說孔子忙碌如此,無非欲逞辯之才。詞人此處使事用典,以自我解嘲口吻綰結全篇。辛棄疾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詞的“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征引 《文選·長門賦序》 中司馬相如之故實,“反其意而用之”。傳說陳皇后失寵于漢武帝,幽居長門宮,以百金請善文的司馬相如屬寫了 《長門賦》,漢武帝讀后感悟,陳皇后由是再度承寵。然而詞人卻說千金買來的 《長門賦》 并沒有產生效果,愁苦之情仍然無法傾訴。使事用典除“直用”、“僅用”之外,還有一種對原典加以改造,使典故原有內容與詞中的內容有機地融化在一起的“化用”,這樣“如水中著鹽,但知鹽味,不見鹽質”(袁枚《隨園詩話》 卷七) 的使事用典可以使詞的內容更豐富,詞的意味更濃厚。如辛棄疾 《滿江紅》(鵬翼垂空)詞的“鵬翼垂空”,化用 《莊子·逍遙游》 中“翼若垂天之云”的鵬鳥之典,喻人的志向高遠;“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補西北”,化用 《史記·補三皇本紀》 中女媧煉石補天的故事,寫詞人北定中原收復失地的理想。女媧是煉就了石即去補天,而詞中所寫的友人雖然袖中藏著已煉成的五色石,但補天卻要待到他年,兩相較之,便可體會到詞人渴望報國然而無門的難言的苦衷。詞中使事用典貼切自然,不著痕跡,即使不明出典,這些詞句的意思也可理解; 若聯系典實,更可品味其中豐富的意蘊。
辛棄疾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的使事用典深為詞評家贊許,雖題為送別,其內容卻融進了家國之恨。詞中故實選用借古喻今,抒發了詞人報國無路,請纓無門的悲憤心情。
此首詞連用了五個悲劇性的典故。“馬上琵琶關塞黑”,引用漢元帝宮女王昭君被迫遠嫁匈奴一事。石崇《樂府 〈王明君辭〉 序》: “昔公主嫁烏孫,令琵琶馬上作樂,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 (昭君),亦必爾也。”“更長門翠輦辭金闕”,是指漢武帝的陳皇后失寵辭別金闕、幽閉長門宮。“看燕燕,送歸妾”,言莊姜送歸妾,作《燕燕》詩以別。據《左傳·隱公三、四年》:衛莊公妻莊姜無子,以莊公妾戴媯之子完為子。完繼位不久,州吁作亂,完被殺,戴媯遂被遣返。莊姜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詩經·邶風·燕燕》。“將軍百戰身名裂”三句,用李陵、蘇武之典實。漢將李陵、苦戰兵敗,失節異域。漢使蘇武雖備受凌辱,終得全節以還。李陵餞別河橋,有詩云:“攜手問河梁,游子暮何之?”(《文選·與蘇武詩》) “易水蕭蕭西風冷”三句,事見 《史記·刺客列傳》。戰國時,荊軻刺秦王,行前燕太子丹及賓客白衣白冠送別易水,“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涕泣,又前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慷慨”。詞中以運化靈動筆致,鋪陣羅列的歷史上生離死別故事,寄寓了詞人深沉的家國和身世之悲。《賀新郎》詞,內容深沉含蓄,構思精巧縝密。篇首以悲鳥啼鳴起興渲染別離悲秋氣氛,繼而使事用典,縱論社會人生之別恨; 后以悲鳥啼血回應篇首,歇拍以問作結,推想別后的凄清冷落之處境。是首“章法絕妙,且語語有境界” (王國維 《人間詞話》)的送別詞的佳作。
上一篇:用事類·不為事使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抒情類·曲意傳神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