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類·別有懷抱的宋詞藝術(shù)技巧|風(fēng)格|特點|特征
【依據(jù)】辛棄疾 《青玉案·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梁啟超《飲冰室評詞》)
【詞例】
青 玉 案
元 夕
辛棄疾
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解析】詞中正面刻畫的是儼然自在的他物他人,讀者可能把這看做詞的主要內(nèi)容。但,如果仔細推敲,便會發(fā)現(xiàn),這物和人中有著作者的某種寄托,暗示著作者的某種思想情懷。也就是在他人他物中有自己,在正意之外有別意。簡而言之,就是別有寄托。
辛棄疾的 《青玉案·元夕》寫元宵之夜,人們都盡情地觀看燈火,欣賞歌舞,歡度良辰。詞人尋找自己的意中人,百次千回找不到。驀然回首之時,卻見她獨自站在燈火零落、清冷僻靜的地方。詞的主要內(nèi)容是寫這位女子。詞人極寫元夕的燈火繁盛,盡人皆歡,正反襯出女子不慕繁華、超凡出俗、孤寂幽獨的特立形象。那么,詞人塑造這樣一位女子的形象,用意是什么呢?初看,好象是寫戀情。但稍加分析,我們就會感到這女子同一般的佳人大為不同,有很大的虛擬性。她使我們想到古典詩詞中許多類似的形象。比如曹植《美女篇》 中那明眸皓齒,吐氣若蘭,卻為時俗所薄而盛年不嫁的美女,杜甫《佳人》 中被夫婿棄擲,幽居空谷的絕代佳人等等。聯(lián)系這些,再結(jié)合詞人的生平思想,我們可以認定,此篇是運用了芳草美人的寄托手法。曹植懷有才志而不為世用,于是塑造了盛年不嫁的美女,杜甫愿忠心報國,卻為朝廷所逐,于是塑造了美而遭棄的佳人。辛棄疾在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文恬武嬉,國事遺誤,軍備廢弛的情況下,不忘興廢,渴求報國,不肯隨俗沉浮,屢遭打擊,而雄心不改,因而,深感抑郁難伸寂寞孤獨。詞人正是把這些寄托在女子那不慕繁華、不隨時俗、又寂寞幽獨的形象中。也正是通過詞中女子的形象,我們看到,在元夕舉國尋歡的時候,詞人卻別有思慮,別有懷抱,但,無人理解,又只能自憐幽獨。詞人的感情十分復(fù)雜,而抽象的感情又難以描畫,難以道清。塑造了一個鮮明的人物,便把思想意緒外化、形象化、把難達之情,抒寫得微妙、含蓄,令人玩味不盡,并給人以無窮的美感。
李東陽 《麓堂詩話》說:“正言直述,則易于窮盡,而難于感發(fā),唯有所寓托,形容摹寫,反復(fù)諷詠,以俟人之自得,言有盡而意無窮,則神爽飛動,手舞足蹈而不自覺?!痹~人塑造一定的意象來抒寫自己獨特的懷抱,這就是一種寄托,再深入一步可把這種手法看作 “假象以見義”。也就是借助于形象來表達抽象的思想意緒。皎然在 《詩式》 中說:“凡禽魚、草木、人物名數(shù),萬象之中義類同者盡入比興?!庇钪骈g的萬物都有自己的外象,又都包含著一定的意義,所以,任何一種思想都可以借助一種意象來表達。即所謂 “立象以盡意”,“尋象以觀意”,“觸類可為其象,合義可為其征。” (王弼 《周易例略·明象》)劉勰在 《文心雕龍》 神思篇中也說:“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
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通過一定的意象來表達,但這表達又不是簡單的比照。所以王弼又提出 “象者所以存意”,要 “得意而忘象”。“存象者,非得意者也?!庇谑牵髞碛钟邢笸庵?,離形得似,意余象外等審美理論,指出塑造形象要力求傳神,要有不盡的余意。我們前面分析的寄托之作,其形象塑造恰恰具有離形得似,意余象外的特點。如皎然所說:“采奇于象外,狀飛動之趣,寫真奧之思?!?《詩評》)思想意緒是抽象的、深隱的、塑造一定的形象來表達,而形象又包孕極豐,形神兼?zhèn)洌@樣,就使作品不僅具有形象感、美感,而且具有豐厚的思想內(nèi)涵和玩味不盡的意味。
塑造豐神獨具的審美意象來抒寫性靈,寄托幽思,這一源于風(fēng)、騷,見于漢魏唐宋詩賦的藝術(shù)手法,在多用寄托的宋詞中得到了普遍運用和進一步發(fā)展。那些通體詠物之作,有寄托者篇目極多,其手法人們熟知,不必細論。我們另外聯(lián)系兩例,說明這一手法的藝術(shù)魅力。陸游的 《鵲橋仙·一竿風(fēng)月》 描寫一位漁父。他“一竿風(fēng)月,一簑煙雨”,遠離名利,并時發(fā)浩歌。這樣的漁父顯然是一位高士,他有才識,有品格,又厭棄時俗,或不為世容。在平靜灑脫的容止中,透露出心懷的壯烈與不平。此詞約為陸游歸山陰故鄉(xiāng)時作,形象地抒寫出自己不慕榮利,追求高遠,孤傲寂寞的情懷,內(nèi)含十分豐富,又深隱含蓄,耐人玩味。象這樣描寫完整的人物形象來寄懷,最常見的是春怨、閨怨詞。另外,還有托意更深隱的,如周邦彥的 《六丑》。此詞詠寫落花,寄托了詞人悼惜芳華,感傷遲暮,慨嘆失落的寂寥情懷。因為有這樣的寄托,詞人對落花無限憐惜,特別是對那未趁芳時,花容未展的殘英,把玩不釋,深為嘆惜。更為奇特的是,他又叮囑漂流的斷紅莫趁潮汐,免得花瓣上的相思字不為人見。迷離惝恍,如醉如癡,惜花而又自惜,其難言的情懷自見于言外?!掇@詞選》評此詞是 “自嘆年老遠宦,意境落寞,借花起興?!辈⒄f它 “比興無端指與物化,奇情四溢,不可方物?!鄙钔竦那樗假x予落花以神韻,神韻要眇的落花又再現(xiàn)了詞人感慨萬端的情懷。此種寄托物與 “我”,若即若離,更具委婉之致。還有些詞描寫某種境界來寄托情懷,比如蘇軾的 《定風(fēng)波》,在詞人所體認的那種 “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的自然境界中,寄托著他飽經(jīng)政治風(fēng)雨后,無憂無喜,無得無失,超曠疏放的豁達情懷。
上一篇:抒情類·形容愁怨最工的宋詞藝術(shù)技巧|風(fēng)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修辭類·連用雙字的宋詞藝術(shù)技巧|風(fēng)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