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類·曲盡楊花妙處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章質夫詠楊花詞,東坡和之。晁叔用以為東坡如毛嬙、西施,凈洗卻面,與天下婦人斗好。質夫豈可比?是則然矣。余以為質夫詞中,所謂“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亦可謂曲盡楊花妙處。東坡所和雖高,恐未能及。詩人議論不公如此耳。(魏慶之《魏慶之詞話》)
【詞例】
水 龍 吟
章 楶
燕忙鶯懶花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點畫青林,誰道全無才思?閑趁游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霑瓊綴。繡床旋滿,香毬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吹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游蕩,有盈盈淚。
【解析】楊、柳雖同屬楊柳科,但卻是形態有異的兩種樹木。前者葉常寬闊,后者葉常細長。章楶,字質夫,浦城(今福建浦城) 人,年長于蘇軾九歲。他的這首 《水龍吟》 乃詠柳花詞,然自東坡起,以至朱弁 《曲洧舊聞》、曾季貍《艇齋詩話》、魏慶之 《詩人玉屑》 均謂章質夫詞所詠為楊花,僅黃升《花庵詞選》謂章質夫詞系“吟柳花”。考之作品實際,似以黃升之說為是。或謂: 唐宋文人常柳、楊不分,視為一木,亦可。
章質夫這首 《水龍吟》,并非單純詠物,而是借詠物以寫閨怨之情。但由于以較多的筆墨,狀寫了春殘之際楊 (柳) 花飄墜的種種情景,故一向被視為詠物詞。一首詠物詞,必需處理好兩個問題,即: 一、詠物與抒情的關系,二、寫形與傳神的關系。魏慶之不愧為南宋有名的詩論家、詞評家,他不因人廢言,不以詩(詞) 人的名氣大小作為評判作品優劣的標準,而是一切從詩 (詞) 人作品的實際出發,給予較客觀的評價。他所說的 “曲盡楊花妙處”,實際上就是對章質夫《水龍吟》詞能正確處理好寫形與傳神關系的肯定。換言之,即認為章質夫詞,尤其是“傍珠簾散漫”三句,不僅寫出了楊(柳)花的形態,而且傳達出了楊(柳) 花的神韻,故值得稱贊。
柳花,呈鵝黃色。唐代大詩人杜甫 《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 中,就有“雀啄江頭黃柳花”之句。柳花成子后,上有白色絨毛,隨風飛舞飄落,俗稱柳絮。昔人詩詞中,于詠柳時,常絮、花不別。
章質夫 《水龍吟》 中所謂的 “柳花”,實為柳絮。因為柳樹易生易長,為堤上、湖畔、庭院中常栽常見的樹木,故柳絮亦是為一般人所習見的、同時是在特殊含義上的一種 “花”。柳絮的特點是: 輕盈、色白以及 “似花還似非花”(蘇軾和詞之句)。前人詠及柳絮最著名者,莫過東晉才女謝道韞了。《世說新語·言語》:
謝太傅 (按指謝安) 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 (按指謝道韞) 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
這次雪日雅會,成了流傳千古的文壇佳話。謝道韞所吟詩句,其構思之巧妙、詠物之貼切,深為后人稱道。唐代詩人權德輿 《和九日從楊氏姐游》: “招邀菊酒會,屬和柳花篇。”吳融 《個人三十韻》: “柳絮聯章敏,椒花屬思清。”其中都用到了謝氏詠雪時以柳絮相比之典實。雖詞句間有不同,或云柳花篇,或稱柳絮章,其所用為同一事則屬無疑。
當然,謝道韞所詠主體乃冬雪,柳花 (絮) 只是作為喻體出現。而在章質夫的筆下,柳花 (絮) 是詞人全力以赴描寫的對象,這又是與謝氏的不同之處。章質夫 《水龍吟》 上片側重詠物,下片側重寫情。上片起二句,點明季節、地點及所詠之物(柳花)。“輕飛點畫青林”以下各句,依次描寫柳花 (楊花) 飄墜青青森林、趁游絲 (飄動之蛛絲)、臨深院以及在緊閉之門外、珠簾之旁升沉飛舞的情景。上片末三句,寫柳絮飄墜,乍低忽高,時沉時升的景象,充分展示了柳絮 “輕柔”的特點,傳達出了柳絮因風飄舞翻飛時獨特之神韻,確是令人不得不拍案叫絕。故黃升、魏慶之在論及本詞時,均盛贊此數語,甚至謂為東坡所不及。上片中關于庭院深深、日長門閉的描寫,已暗示出一點信息: 女主人公的愁緒滿懷、百無聊賴及處境的孤獨。下片首句點明女主人公 (玉人)晝眠初醒。從次句起,依次寫女主人公眼中所見柳花 (柳絮) 沾衣、柳花飄滿繡床及窗外蜂兒仰吸花粉、池中游魚戲水的情景。歇拍三句,畫龍點睛,寫的是游子久客不歸,女主人公深閨獨處、傷春懷遠之情懷。詞人以 “有淚盈盈”這一細節描寫,生動而細致地揭示出女主人公期待、失望,失望、期待的復雜心態,給讀者以極深刻的印象。
章質夫的 《水龍吟》 詞,不僅因其 “曲盡楊花 (柳花) 妙處”,而且也因為它的融詠物與抒情為一體,巧妙地抒寫了閨中少婦的真情實感,而博得了時人及后代不少詞家的首肯及稱道。
上一篇:抒情類·文情郁勃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詠物類·興體詠物法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