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師師外傳》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李師師外傳》一卷,不詳作者,出自《琳瑯秘室叢書》,云所據為舊鈔本。后有清·黃廷鑒跋云:“《讀書敏求記》云:吳郡錢功甫秘冊藏有《李師師小傳》,牧翁曾言懸百金購之而不獲見者。偶聞邑中蕭氏有此書,急假錄一冊。文殊雅潔,不類小說。……又《宣和遺事》載有師師事,亦與此傳不盡合,可并參觀之。”
喬力
李師師者,汴京東二廂永慶坊染局匠王寅之女也。[1]寅妻既產女而卒,寅以菽漿代乳乳之,得不死。在襁褓未嘗啼。[2]汴俗,凡男女生,父母愛之,必為舍身佛寺。[3]寅憐其女,乃為舍身寶光寺。女時方知孩笑。一老僧目之曰:“此何地,爾乃來耶?”女至是忽啼。僧為摩其頂,啼乃止。寅竊喜,:“是女真佛弟子!”——為佛弟子者,俗呼為“師”,故名之曰師師。師師方四歲,寅犯罪系獄死。師師無所歸,有倡籍李姥者收養之。[4]比長,色藝絕倫,遂名冠諸坊曲。[5]
徽宗帝即位,[6]好事奢華,而蔡京、章惇、王黼之徒,[7]遂假紹述為名,[8]勸帝復行青苗諸法[9]。長安中粉飾為饒樂氣象。[10]市肆酒稅, 日計萬緡,[11]金玉繒帛,充溢府庫。于是童貫、朱勔輩復導以聲色狗馬宮室苑囿之樂。[12]凡海內奇花異石,搜采殆遍。筑離宮于汴城之北,[13]名曰艮岳。[14]帝般樂其中,[15]久而厭之。更思微行,為狎邪游。[16]
內押班張迪者,[17]帝所親幸之寺人也。[18]未宮時為長安狎客,[19]往來諸坊曲,故與李姥善。為帝言隴西氏色藝雙絕,[20]帝艷心焉。翼日,命迪出內府紫茸二匹、[21]霞氎二端、[22]瑟瑟珠二顆、[23]白金廿鎰,[24]詭云大賈趙乙,愿過廬一顧。姥利金幣,喜諾。
暮夜,帝易服雜內寺四十余人中,出東華門,二里許,至鎮安坊。——鎮安坊者,李姥所居之里也。帝麾止余人,獨與迪翔步而入。[25]堂戶卑庳,[26]姥出迎,分庭抗禮,[27]慰問周至。進以時果數種,中有香雪藕、水晶蘋婆,[28]而鮮棗大如卵,皆大官所未供者。帝為各嘗一枚。姥復款洽良久,獨未見師師出拜,帝延佇以待。時迪已辭退,姥乃引帝至一小軒。棐幾臨窗,[29]縹緗數帙,[30]窗外新篁,參差弄影。[31]帝翛然兀坐,[32]意興閑適,獨未見師師出侍。少頃,姥引帝到后堂。陳列鹿炙、雞酢、魚膾、羊簽等肴,[33]飯以香子稻米,[34]帝為進一餐。姥侍旁,款語移時,而師師終未出見。帝方疑異,而姥忽復請浴,帝辭之。姥至帝前,耳語曰:“兒性好潔,勿忤。”帝不得已,隨姥至一小樓下湢室中。[35]浴竟,姥復引帝坐后堂,肴核水陸,[36]杯盞新潔,勸帝歡飲,而師師終未一見。
良久,姥才執燭引帝至房。帝搴帷而入,[37]一燈熒然,亦絕無師師在。帝益異之,為倚徙幾榻間。又良久,見姥擁一姬珊珊而來。淡妝不施脂粉,衣絹素,無艷服。新浴方罷,嬌艷如出水芙蓉。見帝意似不屑,貌殊倨,不為禮。姥與帝耳語曰:“兒性頗愎,[38]勿怪。”帝于燈下凝睇物色之,幽姿逸韻,閃爍驚眸。問其年,不答。復強之,乃遷坐于他所。姥復附帝耳曰:“兒性好靜坐。
唐突勿罪。”遂為下帷而出。師師乃起,解玄絹褐襖,衣輕綈,[39]卷右袂,援壁問琴,隱幾端坐而鼓《平沙落雁》之曲。[10]輕攏慢捻,[41]流韻淡遠。帝不覺為之傾耳,遂忘倦。比曲三終,雞唱矣。帝亟披帷出。姥聞,亦起,為進杏酥飲、棗糕、馎饦諸點品。[42]帝飲杏酥杯許,旋起去。內侍從行者皆潛候于外,即擁衛還宮。時大觀三年八月十七日事也。[43]
姥私語師師曰:“趙人禮意不薄,汝何落落乃爾?”師師怒曰:“彼賈奴耳。我何為者?”姥笑曰: “兒強項,[44]可令御史里行也。[45]”而長安人言籍籍,皆知駕幸隴西氏。姥聞大恐, 日夕惟涕泣。泣語師師曰:“洵是,夷吾族矣![46]”師師曰:“無恐。上肯顧我,豈忍殺我?且疇昔之夜,幸不見逼,上意必憐我。惟是我所竊自悼者,實命不猶,[47]流落下賤,使不潔之名,上累至尊,此則死有余辜耳。若夫天威震怒,橫被誅戮,事起佚游,上所深諱,必不至此,可無慮也。”
次年正月,帝遣迪賜師師蛇跗琴。[48]——蛇跗琴者,琴古而
漆黦,[49]則有紋如蛇之跗,蓋大內珍藏寶器也。[50]又賜白金五十兩。三月,帝復微行如隴西氏。師師仍淡妝素服,俯伏門階迎駕。帝喜,為執其手令起。帝見其堂戶忽華敞,前所御處,皆以蟠龍錦繡覆其上。又小軒改造杰閣,畫棟朱闌,都無幽趣。而李姥見帝至,亦匿避;宣至,則體顫不能起,無復向時調寒送暖情態。帝意不悅,為霽顏,以老娘呼之,諭以一家子無拘畏。姥拜謝,乃引帝至大樓。樓初成,師師伏地叩帝賜額。時樓前杏花盛放,帝為書“醉杏樓”三字賜之。少頃置酒,師師侍側,姥匍匐傳樽為帝壽。帝賜師師隅坐,命鼓所賜蛇跗琴,為弄《梅花三疊》。[51]帝銜杯飲聽,稱善者再。然帝見所供肴饌皆龍鳳形,或鏤或繪,悉如宮中式。因問之,知出自尚食房廚夫手,[52]姥出金錢倩制者。帝亦不懌,[53]諭姥今后悉如前,無矜張顯著。遂不終席,駕返。
帝嘗御畫院,[54]出詩句試諸畫工,中式者歲間得一二。是年
九月,以“金勒馬嘶芳草地, 玉樓人醉杏花天”名畫一幅賜隴西氏。又賜藕絲燈、暖雪燈、芳苡燈、[55]火鳳銜珠燈各十盞;鸕鶿杯、琥珀杯、琉璃盞、鏤金偏提各十事;[56]月團、鳳團、蒙頂等茶百斤;[57]馎饦、寒具、銀餤餅數盒。[58]又賜黃白金各千兩。時宮中已盛傳其事,鄭后聞而諫曰:[59]“妓流下賤,不宜上接圣躬。且暮夜微行,亦恐事生叵測。愿陛下自愛。”帝頷之。閱歲者再,不復出;然通問賞賜,未嘗絕也。
宣和二年,帝復幸隴西氏。見懸所賜畫于醉杏樓,觀玩久之。忽回顧見師師,戲語曰:“畫中人乃呼之竟出耶?”即日賜師師辟寒金鈿、映月珠環、舞鸞青鏡、金虬香鼎。次日,又賜師師端溪鳳咮硯、李廷珪墨、玉管宣毫筆、剡溪綾紋紙。[60]又賜李姥錢百千緡。
迪私言于上曰:“帝幸隴西,必易服夜行,故不能常繼。今艮岳離宮東偏有官地袤延二三里,[61]直接鎮安坊。若于此處為潛道,帝駕往還殊便。”帝曰;“汝圖之。”于是迪等疏言:“離宮宿衛人向多露處。臣等愿捐資若干,于官地營室數百楹,[62]廣筑圍墻,以便宿衛。”帝可其奏。于是羽林巡軍,[63]布列至鎮安坊止,而行人為之屏跡矣。
四年三月,帝始從潛道幸隴西,賜藏鬮、雙陸等具。[64]又賜片玉棋盤、碧白二色玉棋子、畫院宮扇、九折五花之簟、鱗文蓐葉之席、湘竹綺簾、五彩珊瑚鉤。是日,帝與師師雙陸不勝,圍棋又不勝,賜白金二千兩。嗣后師師生辰,又賜珠鈿、金條脫各二事,[65]璣琲一篋,[66]毳錦數端,[67]鷺毛繒、翠羽緞百匹,[68]白金千兩。后又以滅遼慶賀,[69]大赍州郡,加恩宮府。[70]乃賜師師紫綃絹幕、五彩流蘇、冰蠶神錦被、卻塵錦褥、麩金千兩;[71]良醞則有桂露、流霞、香蜜等名。[72]又賜李姥大府錢萬緡。[73]計前后賜金銀錢、繒帛、器用、食物等,不下十萬。
帝嘗于宮中集宮眷等宴會,韋妃私問曰:[74]“何物李家兒,陛下悅之如此?”帝曰:“無他,但令爾等百人,改艷妝,服玄素,令此娃雜處其中,迥然自別。其一種幽姿逸韻,要在色容之外耳。”
無何,帝禪位,[75]自號為道君教主,[76]退處太乙宮。[77]佚游之興,于是衰矣。師師語姥曰:“吾母子嘻嘻,不知禍之將及。”姥曰:“然則奈何?”師師曰:“汝第勿與知,[78]唯我所欲。”時金人方啟釁,河北告急。[79]師師乃集前后所賜金錢,呈牒開封尹,[80]愿入官,助河北餉。復賂迪等代請于上皇,愿棄家為女冠。上皇許之,賜北郭慈云觀居之。
未幾,金人破汴。[81]主帥闥懶索師師,云:“金主知其名,[82]必欲生得之。”乃索之累日不得。張邦昌等為蹤跡之,[83] 以獻金營。師師罵曰:“吾以賤妓,蒙皇帝眷,寧一死無他志。若輩高爵厚祿,朝廷何負于汝, 乃事事為斬滅宗社計?[84]今又北面事丑虜,[85]冀得一當,[86]為呈身之地。吾豈作若輩羔雁贄耶?”乃脫金簮自刺其喉,不死;折而吞之,乃死。道君帝在五國城,[87]知師師死狀, 猶不自禁其涕泣之汍瀾也!
論曰:李師師以娼妓下流,猥蒙異數,所謂處非其據矣。[88]然觀其晚節,烈烈有俠士風,不可謂非庸中佼佼者也。道君奢侈無度,卒召北轅之禍,[89]宜哉。
【注釋】 [1]汴京:北宋京城,今河南開封市。廂:宋代京城汴梁劃分為若干區,稱為“廂”。染局:即染坊、染署,封建時代掌管染織的官署。 [2]襁褓(qiang bao搶寶):包裹嬰兒用的被褥、布毯。[3]舍身:迷信佛教的人把肉身舍在寺廟,表示虔誠,并求佛保佑。[4]倡籍:娼妓戶籍,即開妓院的。倡,通“娼”。姥(mu 母):老婦。[5]坊曲:指妓院。 [6]徽宗帝:指宋徽宗趙佶(ji 吉),1100—1125年在位,宣和七年傳位給兒子趙桓,即宋欽宗。次年,即靖康元年(1126)秋,金人陷汴京,將徽宗、欽宗、后妃、公主等都俘虜北去,囚禁于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不久,康王趙構即帝位于建康(今南京市),廟號高宗,定都于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形成南宋偏安一隅的局面。[7]蔡京(1047—1126):字元長,興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徽宗朝任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官至太宰。章惇(1035—1105):字子厚,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嘉祐四年進士,哲宗朝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王黼(1079—1126):字將明,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崇寧進士,徽宗朝任左諫議大夫,升少宰,曾代蔡京執政,與蔡同被列為“六賊”。三人先后把持朝政,結黨營私,加重賦役剝削,奸惡昭著。 [8]紹述:繼承,繼續遵行。歷史上特指宋哲宗時繼續推行宋神宗趙頊所實行的新法。《宋史·章惇傳》:“哲宗親政,有復熙寧、元豐之意,首起惇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于是專以紹述為國是,凡元祐所革,一切復之。” [9]青苗法:宋神宗時,王安石為宰相,創青苗、水利、均輸、保甲等新法。青苗法由政府辦理“平糴”,借錢給人民,待收成后歸還,收取二分利息。這在當時對發展生產起到了促進作用。[10]長安:本為漢唐京都,常被用作京都的代稱,這里指北宋京城汴京。 [11]緡(min民):亦作“緍”,穿錢的繩子,也指成串的錢,一千文為一緡。 [12]童貫(1054—1126):字道輔,初為供奉官,在杭州為徽宗搜括書畫奇寶,與蔡京勾結,在西北監軍,掌握兵權近二十年,封廣陽郡王。被時人列在“六賊”之中。朱勔(1075—1126):蘇州人,曾任防御史,勾結蔡京、童貫,搜羅蘇州花石運往東京汴梁,取悅徽宗,號曰“花石綱”。擾害東南二十年,為“六賊”之一。[13]離宮:即行宮,皇帝出游時駐足的別宮。 [14]艮(gen)岳:宋徽宗政和元年(1117),在汴京城東北興建萬歲山供其游樂,按《易》卦東北為艮卦之名,取名艮岳。占地方圓十余里,密布山水竹木、樓臺亭館,并向民間搜求奇花異石、珍禽稀獸放置其中。為此勞民傷財,損耗了國力。[15]般樂(pan le盤勒):游樂、玩樂。 [16] 狎邪(xia xie俠協):即挾斜,原意指小路、曲巷,妓院多設在這些隱蔽處,因以代指妓院。[17]內押班:為皇帝貼身的內侍官。[18]寺人:指宦官、太監。下文“內寺”,義同。 [19]未宮時:指沒做太監時。宮,即閹割生殖器的宮刑。 [20]隴西氏:即李氏。因漢代李廣為隴西人,漢唐以來,李姓為隴西大族,故以“隴西氏”泛指李姓,這里指李師師。 [21]內府:皇家內庫。 紫茸:珍貴的毛皮。 [22]霞氎(die迭):有光彩的布。 [23]瑟瑟珠:一種青玉珠,產自于闐(今新疆和田縣)[24]白金:銀子。鎰(yi義):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四兩為一鎰。[25]翔步:輕快的步子。 [26]卑庳(bi):低陋窄狹。 [27]分庭抗禮:在中庭相對為禮,即彼此平等行禮相見。 [28]蘋婆:蘋果。[29]棐幾:榧木(一種常綠喬木)幾。 [30]縹緗(piao xiang漂香):本為包裹古書寫本卷軸的淡青色和淺黃色的兩種絲絹,后用作書的代稱。帙(zhi 制):書的函套。 [31]參差(cen ci):長短不齊貌。弄影:竹葉被風吹動,在月光下的影子搖曳多姿。 [32]翛(xiao 消)然:自由自在的樣子。兀(wu 務):茫然貌。 [33]鹿炙(zhi 至):烤鹿肉。雞酢(zuo 做):燉雞塊。魚膾(kuai 快):魚羹。羊簽:溜羊肉。[34]香子稻米:一種香稻米。據《谷譜》說,將普通稻米摻以少量香米,做出的米飯即芬芳甘美。 [35]湢(bi 必)室:浴室。 [36]肴核:肉、菜類食品和水果類食品。語出左思《蜀都賦》:“金罍中坐,肴核四陳。”[37]搴(qian 牽):通“褰”,揭開、撩起。 [38]愎(bi 幣):倔強、固執。 [39]綈(ti 題):絲織物名。 《急就篇》卷三顏師古注:“綈,厚繒之華澤者也。”這里指綈做的內衣。 [40]隱幾:憑幾。 平沙落雁:古琴曲名。內容描與雁群在沙灘上起落的情景,是一首流傳很廣的古典樂曲。 [41]攏、捻:都是彈琴的指法。 [42]杏酥飲:杏仁茶。馎饦(bo tuo):湯餅之類的食物。點品:點心食品。 [43]大觀:宋徽宗年號,起止年代為1107—1110年。 [44]強(jiang 匠)項:硬著脖子,謂不肯低頭,倔強。語出《后漢書·董宣傳》:東漢湖陽公主的家奴殺了人,洛陽令董宣聞報,就趁惡奴跟隨公主出行的機會,當街攔住將他正法。公主告到光武帝那里,光武帝劉秀便傳去董,命他向公主謝罪,董宣兩手支在地上不肯低頭,光武帝稱他是“強項令”。 [45]御史:封建時代掌管監察、彈劾等職務的官。御史里行,是非正式御史。 [46]夷族:誅滅全家。封建時代對犯有重罪的,有“夷三族”和“夷九族”等殘酷刑法。 [47]不猶:不可,不好。猶,可,見《詩·魏風》孔穎達疏。[48]蛇跗(fu 膚)琴:一種琴鼓上蛇背鱗紋的古琴。 [49]漆黦(yue 月):黃黑色。 [50]大內:指皇宮。 [51]梅花三疊:古琴曲名,最早見于《神奇秘譜》,據說是根據晉人的笛曲所改編成的。三疊,指曲調反覆三次。 [52]尚食房:即尚食局,是主管皇帝膳食的官署。[53]懌(yi 義):喜悅。 [54]御:臨、到。畫院:即翰林院圖畫局,北宋時設,是皇帝御用繪畫機構,羅致畫家,按才藝高下授以官職。[55]芳苡(yi 以)燈:據《洞冥記》載:“招仙閣燃芳苡燈,光色紫。”這是借仙人洞府里的燈名。 [56]偏提:一種扁形酒壺。十事:十件。[57]月團:一種產自湖南的片茶。鳳團:一種產自福建的印有鳳紋的茶餅。蒙頂:產自四川蒙山峰頂的茶葉。案以上幾種茶都是進貢給皇帝飲用的名茶。 [58]寒具:一種油炸面食,類似馓子。銀餤(dan單)餅:一種乳酪餅。 [59]鄭后:宋徽宗皇后,政和元年立為皇后,善承帝意,有賢名,欽宗時尊為寧德太后。后隨徽宗被俘,囚死于五國城,謚顯肅。[60]端溪鳳咮(zhou宙)硯:為我國古代兩種名石硯。端溪硯,是用產自廣東高要縣端溪石制造,以質地溫潤細膩而著稱。鳳咮硯產自福建北苑龍焙山。其山有石探出,狀如飛鳳飲水,蒼黑堅細如玉,時人王頤采之制硯,蘇軾為取名“鳳咮硯”。見蘇軾《鳳咮硯銘記》。李廷珪墨:南唐墨工李廷珪所制墨,精細耐用。宣毫筆:宣州(今安徽宣城)所產毛筆。剡溪紙:即浙江剡溪所產的玉葉紙。見前《飛煙傳》注。 [61]東偏:東邊。袤(mao冒)延:縱長。《文選》李善注云:“南北曰袤。” [62]楹(ying迎):計算房屋的單位,一所房屋為一楹。 [63]羽林軍:皇帝禁衛軍。案宋代不設羽林軍,這是沿用舊稱,泛指禁衛軍。 [64]藏鬮(jiu揪):古代的一種藏鉤游戲。這里做藏鉤戲的全副道具。雙陸:古代一種從天竺國(印度)傳入的游戲。自魏晉至明清都很流行,打法今已不傳。 [65]金條脫:金釧、手鐲。 [66]璣琲(ji bei機倍):珠串。璣,不圓的珠。琲,成串的珠。《文選·左都賦》:“珠琲闌干。”劉良注:“琲,貫也。珠十貫為一琲。” [67]毳(cui脆)錦:絲絨錦。毳是鳥獸的細毛,細軟而耐寒,所以被用作絲絨的代稱。端:古代布帛的長度單位。《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幣錦二兩。”杜預注:“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兩,所謂匹也。”[68]鷺毛繒(zeng增):指白絲綢。鷺毛是白色的,繒是絲織品的總稱。翠羽緞:即翠絨緞。案“鷺毛”、“翠羽”也都是以鳥的毛色喻絲,并非真為羽絨所織。 [69]滅遼慶賀: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金國在內蒙一帶擊敗遼軍,奪回被遼占領的燕、涿、易、檀、順、景、薊七州,大肆擄掠之后交還給宋朝,宋派童貫去燕京(今北京)接受,于是便大肆鼓吹滅了遼國,收復了失地(實際遼國在兩年以后才被金所滅),朝廷封官晉爵,頒布獎賜,大加慶賀。 [70]宮府:和上句的“州郡”是對文,指宮中和朝廷。 [71]流蘇:以彩線或羽毛結成的穗子,常用作車馬、帳幕的裝飾。冰蠶:據《拾遺記》說,員嶠山產冰蠶,能在冰雪中結出五色繭,織成的錦不怕水火。神錦:因是仙境中的冰蠶絲所織,故稱神錦。卻塵錦褥:能避塵埃的錦褥。據《杜陽雜編》說是用卻塵之獸毛所織。麩(fu夫)金:碎金、沙金。 [72]良醞(yun運):美酒。 [73]大府:國庫。[74]韋妃:宋徽宗妃,高宗趙構的母親,后來和徽宗同被俘至金。趙高即位后,與金人交涉,于紹興十二年(1142)放回。 [75]禪(shan善)位:傳讓帝位。宣和七年(1125),在金兵大舉進犯的形勢下,宋徽宗傳帝位給太子趙桓,是為欽宗。趙桓即皇帝位后,尊徽宗為道君太上皇帝。[76]道君教主:宋徽宗信奉道教,以教主自尊。 [77]太乙宮:太乙,也作“太一”,是道家所崇奉的星和神名,宋時建有東、西、中三座太乙宮。 [78]第:副詞,只管。與知:參與過問。 [79]河北:宋行政區劃河北路,轄今山東、河南、黃河以北和河北南部地區。河北告急,指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金兵攻破相州等地,渡過黃河南侵。兵分兩路,一路攻太原取洛陽,一路直逼汴京。 [80]開封尹:宋設開封府,相當于唐京兆府。 [81]金人破汴:靖康元年(1126),金將斡離不和粘罕分兵兩路,于十一月攻陷汴京,次年擄徽、欽二帝北去。 [82]金主:指金太宗完顏晟。 [83]張邦昌(1081—1127):字子能,東光(今河北東光)人,曾任太宰兼門下侍郎,金軍攻汴京時,他任河北割地使,力主降金。汴京陷落后,被金人立為傀儡,自稱“楚帝”三十三天。汴京收復后,放逐到潭州(今湖南長沙)處死。 [84]宗社:指國家。宗即宗廟,皇帝的祖廟。社即社稷,土神和谷神。皇帝祭祀社稷,就成為國家的象征。[85]北面:皇帝坐朝面向南,臣子朝見面向北,所以“北面”就是稱臣的意思。 [86]冀(ji 計):希望。當(dang 蕩):機會。[87]五國城:在今黑龍江省依蘭縣以東。宋遼時這里有五國部落歸附,宋設節度使治之,稱為五國城。宋徽宗被金人囚禁的“五國頭城”就是現在的黑龍江依蘭縣。另據《嘉慶一統志》說,在寧古塔,即今黑龍江寧安縣。 [88]處非其據:處在了不是她應該據有的地位。[89]北轅:車轅向北,指被俘北去。
【譯文】 李師師是汴京東二廂永慶坊染局工匠王寅的女兒。王寅的妻子產下女孩就死了,王寅用豆漿代乳來喂她,才沒有餓死。女孩在襁褓中從來沒哭過。汴京的風俗,凡是男孩、女孩生下來以后,如果父母特別疼愛他,就一定為他到寺廟去舍身。王寅疼愛女兒,就為她在寶光寺舍了身。這女孩那時剛會笑。一個老和尚望著她說道:“這是什么地方,你卻來了?”女孩這時候忽然哭起來。和尚在她頭頂上撫摩了幾下,哭聲才停下來。王寅暗自高興,道:“這女孩真是佛門弟子!”當時為佛門弟子的,世俗都稱之為“師”,因此就給她起了名子叫“師師”。師師才四歲的時候,王寅犯罪,被關進監獄里死去了。師師無家可歸,有個開妓院的李媽媽收養了她 。等到長大以后,長相和才藝都是少有的,于是她的名聲蓋住了京城所有的妓院。
宋徽宗即帝位后,喜好奢華,而蔡京、章惇、王黼之流假借繼續奉行新法為名,勸皇帝再推行青苗等法,把京城粉飾成富足安樂景象,市店買賣和酒稅,每天達萬貫錢之多,金玉綢緞堆滿了朝廷府庫。于是,童貫、朱勔等人便誘導皇帝去尋求聲色狗馬和宮室園林方面的樂趣。凡是海內的奇花異石,都被搜采將盡,在汴京城北建筑了一座離宮,取名叫艮岳。皇帝在里邊盡情游樂,可日子久了,便感到厭煩了。又想便裝出行,到街巷妓院里去逛逛。
皇宮里有個貼身內侍叫張迪的,是徽宗帝所親近寵幸的太監。這人未受宮刑以前,原是京城的一大嫖客,經常往來于各街巷妓院,因此和李媽媽熟悉。他向徽宗說起李家女子相貌和才藝兩絕,徽宗帝心里早已艷羨起來。第二天,就命張迪從皇家內庫拿出珍貴毛皮兩件、錦光緞二匹、碧玉珠二顆、白銀四五百兩,向李媽媽詭稱,有一個大商人趙乙想到她家里光顧一下。李媽媽貪好金錢, 一見喜出望外,當即答應下來。
入夜,徽宗皇帝換了便服,混雜在四十多個太監當中,出東華門,走了二里多路,到了鎮安坊。所謂鎮安坊,就是李媽媽所住的地方。徽宗揮手止住了其他的人,獨自和張迪邁著輕快的步子進了李家。只見房舍低陋窄狹,李媽媽出來迎接,在客廳相對行禮坐下,噓寒問暖,十分周到。接著端上幾樣時鮮水果,其中有香雪藕、水晶蘋果,還有雞蛋大小的新鮮棗,都是大官們前來未曾供給過的。徽宗每樣各嘗了一個。老婦又周到地應酬好久,只不見師師出來拜見,徽宗站在那里慢慢等候。此時,張迪已經告辭退出去了,老婦就把徽宗引到一間小房里,臨窗放一張榧木條幾,上面有幾函圖書,窗外一片新竹,微風吹動,月光照在窗上的竹影搖曳多姿。徽宗帝安然地坐了一會,興致舒適閑靜,只是未見師師出來陪伴。過了一會,老婦引徽宗到了后堂,擺上烤鹿肉、燉雞、魚羹、溜羊肉等菜肴,飯食是香稻米做的,徽宗進了一餐。老婦在一旁服侍,陪著說了一會兒話,而師師還是沒出來相見。徽宗正感詫異懷疑之際,老婦忽而又請他去沐浴,他推辭不肯去。老婦走到他跟前,附在他耳朵上低聲道:“小兒生性好潔凈,請不要違了她的性子。”徽宗不得已,跟著李媽媽到了一間小樓下的浴室中。洗完,老婦又請他回到后堂坐下,水陸菜果擺滿,使用的杯盞嶄新而潔凈,勸徽宗暢飲幾杯,而師師卻到底未見露面。
好大會過去了,老婦才手執燈燭將徽宗引入臥房。徽宗揭開帷幔進入房里,室內一盞燈光明亮,可是,也絕無師師的影子。他更感到有些詫異了,不覺在床鋪和幾桌間流連徘徊起來。又過了好一會,看見老婦擁持著一位美貌女子,緩緩地走來。她妝飾淡雅,瞼上不抹脂粉,穿的是素絹衣衫,沒有華艷的衣著,剛剛浴洗出來,嬌態艷姿宛如一朵出水芙蓉。見了徽宗像似不屑一顧的樣子,態度非常驕傲,連招呼也不打。老婦急忙過來,在徽宗耳邊低語道:“小兒生性執拗,請不要見怪。”徽宗在燈光下注目打量師師,只見她芳姿幽雅,風韻飄逸,光彩閃耀,令人眼花。問她年齡多大,也不回答。再強求詢問,她就挪個地方去坐。老婦又湊在徽宗耳旁說:“小兒喜歡靜坐,多有冒犯,請勿見怪!”說著,為他們放下帷幔,便出去了。師師站起身來,脫下黑絹短襖,穿著軟緞內衣,挽起右邊的衣袖,順手從墻上摘下掛著的琴,靠幾端坐,彈奏起《平沙落雁》的曲子,她以純熟的指法,輕攏慢捻,琴音淡雅而幽揚,徽宗不覺傾耳細聽,忘記了疲倦。等到彈完三個曲子,金雞開始唱曉,徽宗急忙揭開帷幔而出來。老婦也聞聲起來,為他們進上了杏仁茶、棗糕、餑餑等幾樣點心。徽宗只飲了杯杏仁茶,旋即離去。那些隨從的太監都暗暗守候在外面,隨即簇擁護衛著回宮去了。這是大觀三年八月十七日的事情。
客人走后,李媽媽暗中對師師道:“這位趙客禮意不薄,你為什么對人家如此冷淡?”師師怒沖沖地道:“他不過是個討厭的商人,我合得上去奉承他嗎?”李媽媽笑道:“就你倔強,脖子硬,可以去當監察御史了。”而事隔不久,滿京城的人議論紛紛,都知道皇帝大駕光臨李家了。李媽媽聽見,嚇得要命,憂慮得日夜啼哭,對師師道:“確實是皇帝的話,那我們就犯下滅族之罪了!”師師道:“不要怕。我看來,皇上既然肯光顧我家,怎么會忍心殺我們?況且那天夜里,皇上并沒強迫我的意思,可見皇上是憐惜我們的。唯獨使我暗自悲傷的,實在是我的命不濟,一身流落在下賤行業,以至于使不潔的名聲連累到最尊貴的皇帝,這是我死有余罪的。如果說到皇帝會因此動怒殺害我們,那事情卻是因為他艷游引起的,這是皇帝最避諱聲張出去讓外人知道的,必不肯這樣做,所以你用不著擔心。”
次年正月,徽宗差張迪賜給師師一張蛇跗琴。——所謂蛇跗琴,是一種黃黑色的古琴,上面有蛇背一樣的斑紋,原來的皇宮中珍藏的寶物。同時還賜給白銀五十兩。三月,徽宗又便服改裝到了李家。師師仍然梳妝淡雅,穿著素潔的衣服,跪伏在門前臺階上迎接御駕。徽宗歡喜,拉住她的手讓她起來。徽宗發現廳堂門舍比前次顯得華麗寬敞了。凡前次他所到的地方,都用繡著蟠龍的錦緞罩起來。還有那間小書房已經改建成高閣,彩繪的梁棟,朱紅色的欄桿,原來的幽雅情趣一點也沒有了。而李媽媽聽見皇帝到了,也躲藏起來;傳喚她進來,卻嚇得渾身打顫,不能站立,再也看不見先前那種問寒送暖、殷勤招待的情態了。徽宗心里不樂,卻裝出笑容,稱呼她“老娘”,告訴她是一家子,不必拘束害怕。老婦拜謝后,才引著徽宗上了大樓。大樓剛剛落成,師師跪伏在地上,叩請皇帝賜題一塊匾額。恰巧當時樓前杏花盛開,徽宗就題寫了“醉杏樓”三個字賜給她。少停了一會,在樓上置辦好了酒席,師師在身邊服侍,老婦卻跪伏在地上傳杯為皇帝敬酒。徽宗賜師師坐在酒席的一角,命她彈所賜給的那張蛇跗琴,師師便為他奏起《梅花三疊》,徽宗嘴銜酒杯,邊飲邊聽,再三稱好。但看到所供奉的菜肴食品都雕繪成龍鳳形狀,全和宮中的式樣相同,因而問師師,才知道是出自宮廷尚食房御廚之手,是李媽媽出錢請做的。徽宗也覺得不愉快,對老婦說:“今后還是都照從前那樣,無須這樣炫耀鋪張。”因而酒席沒吃完,就返駕回宮去了。徽宗帝曾親臨翰林圖畫院,自出詩句為題考試畫工,畫出來能夠合乎要求的,每年不過一二幅。這年九月,就選出題為“金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的名畫一幅賜給李師師。又賜藕絲燈、暖雪燈、芳苡燈、火鳳銜珠燈各十盞;鸕鶿杯、琥珀杯、琉璃杯、雕金酒壺各十件;月團、鳳團、蒙頂等好茶葉一百斤;餑餑、馓子、銀餤餅等食品好幾盒。另外還賜給黃金、白銀各千兩。當時,這件事在宮中已經傳開,鄭皇后聽到后,就勸徽宗道:“妓女是下賤之流,不適宜和皇帝接近。而且,黑夜偷偷出去,也怕會出意外。希望陛下珍重自愛才是。”徽宗點頭答應。一連過了兩年,沒有再出宮;但派人去李師師家問問情況和賞賜東西,還是一直沒有中斷的。
宣和二年,徽宗皇帝終于又去了李師師家。看見以前賜給的那幅名畫掛在醉杏樓上,就在那里觀賞了好久。忽然回頭看見師師,就隨口開玩笑說:“畫中的美人,喚著竟然出來了嗎?”當天,就賜給了師師避寒金鈿、映月珠環、舞鸞青鏡、金虬香鼎。次日,又賜給師師端溪鳳咮硯、李廷珪墨、玉管宣毫筆、剡溪綾紋紙。還賜給老婦錢百千吊。
內侍張迪私下里對徽宗說:“皇上每次去李師師家,總要換了便服到夜里行動,因此也就不能常來常往。而今我查明艮岳離宮東邊有一片官地,縱長有二三里,一直連接到鎮安坊。如果在這一帶地方開一條隱蔽的便道,皇上來去就特別方便了。”徽宗應道:“那就去想法辦理吧。”于是,張迪等就聯名上疏奏道:“離宮的警衛人員,一向是露宿守衛,臣等愿意捐出若干資金來,在官地上蓋房幾百所,兩邊筑起圍墻,以便利于今后宿夜警衛。”徽宗答應了他們的奏請。墻垣房舍筑起后,羽林軍就直接列隊布防到了鎮安坊,外界的行人交通從此斷絕了。
宣和四年三月,徽宗開始從這條暗道去李師師家,賜給她藏鬮、雙陸等游戲玩具。又賜給了片玉棋盤、青白二色玉棋子、畫院宮扇、折疊編花竹席、鱗紋草席、華麗的湘妃竹簾、五彩珊瑚簾鉤。這一天,他和師師打雙陸不勝,下圍棋又輸了,便賜給她白銀二千兩。過后,師師過生日,又賜給珠鈿、金釧各二副,珠串一盒,絲絨錦幾匹,白絲綢、翠絨緞一百匹,白銀一千兩。后來又因為滅遼慶賀,大賞州郡,恩賜后宮和朝廷,徽宗帝借機又賜給師師紫綃絹幕、五彩流蘇、冰蠶錦被、卻塵錦褥,外帶碎金千兩;賜給的美酒有桂露、流霞、香蜜等名堂。同時還賜給李媽媽國庫錢一萬吊。總計前后賞賜給李家的金銀錢、綢緞、器物、食品等,價值不下十萬兩白銀。
徽宗曾邀集宮中的后妃眷屬,設宴圍坐在一席,韋妃偷偷地問徽宗道:“那李家女子是個什么樣的人物,陛下如此喜歡她?”徽宗答道:“也沒別的。只是假令讓你們這上百人脫去艷裝,換上平常的衣服,叫這女孩子雜在你們中間,就顯得截然不同了。她那種幽雅的身姿和飄逸的風韻,是超出了容貌之外的。”
沒多久,徽宗傳位給太子,自號為道君教主,退居太乙宮。從此,艷游的興致也就衰頹了。師師對李媽媽道:“我母女倆整天樂哈哈的,不知道大禍就要來臨了。”老婦道:“然而那又怎么辦呢?”師師道:“您只管什么也別過問,只聽憑我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好了。”當時,金人正挑起戰爭,河北道向朝廷告急。于是師師便把皇帝前前后后賞賜給她的金錢集中起來,備文呈報給開封府尹,表示愿意全部捐入官府,以資助河北的軍餉。然后又拜托太監張迪等代為請求太上皇,請允許她出家去做女道士。太上皇恩許了她的請求,就將城北的慈云觀賜給她,讓她居住修行。
沒幾天,金兵攻破了汴京。金兵主帥闥懶指名索要李師師,說:“金邦國主知道她的名字,一定要得到活人送去。”便派兵搜索了好幾天,也沒抓到。后來,國賊張邦昌派人跟蹤尋找,捉住了她,獻送金營。師師痛罵道:“我是一名下賤的娼妓,受到了皇帝的眷愛。現在寧肯一死,別無所望。你們高官厚祿,受國家恩養,朝廷有什么對不起你們的地方,卻事事為妄圖毀滅祖國的敵人去打算呢?而今,你們又向北投降敵虜,想得到一個機會,作為進身投靠的臺階,我難道肯做你們去進獻的禮品嗎?”便從頭上拔下金簪刺進自己的咽喉,沒有刺死;又把簪折斷吞下肚去,才氣絕而亡。當時,道君皇帝被囚在五國城,聽知師師死難的情況,還禁不住哭得老淚縱橫呢!
評論說:李師師是一個娼妓下流人,隨便受到不尋常的恩遇,所謂處在了不是她應該占據的地位,然而看她的晚節,忠烈有俠士的風概,不能說不是常人中的特出人物了。道君皇帝奢侈無節制,終于招致了被俘虜北去的大難,是應該的。
【總案】 這篇傳奇描寫了宋徽宗趙佶和名妓李師師的戀情故事。徽宗慕名作挾斜游,被李師師愎傲的性格、不凡的琴藝及其幽姿逸韻所迷戀,從此,這位當朝天子便對她寵愛有加。數年間,獎賜給李氏的金銀、珍寶、繒帛等不下十萬金。對一名煙花妓女真可謂寵極一時。而李師師也是只受一人所專寵,徽宗退位后,她也隨之表請出家為道士;在國難臨頭時,她不為強虜所屈,也算為道君皇帝保守了名節。故事中的宋徽宗和李師師,雖然沒有唐明皇與楊貴妃“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作連理枝”的海誓山盟,卻也不愧是一對有情有意、志同道合的情侶了。
關于李師師和宋徽宗的戀情秘聞,在南宋早已為民間所盛傳。各種筆記、小說,如《貴耳集》、《浩然雜談》、《清泥蓮花記》、《汴都平康記》、《墨莊漫語》、《宣和遺事》、《水滸后傳》等均有記載和敘述,但和本篇傳奇所說多有不合,尤其是李師師的結局,多認為她在北宋亡后,流落南方,死于荊湘間。傳奇作者可能是另有所據,也可能是出于虛構,但真假與否,并不影響小說的藝術價值。
小說的積極意義還在于,從一個生活側面真實地反映了宋朝皇帝的昏庸腐敗、荒淫糜爛和臣僚的逢迎希崇、賣國求榮。尤其是刻畫了女主人公李師師的形象。她雖然身操賤業,卻深明大義,關心國家命運,在國難當頭的時候,捐重金以充軍資;在強虜面前,大義凜然,罵賊斥奸而死,表現出堅貞的民族氣節。這對南宋茍且偷安的投降派也是一種有力的批判和諷刺。
喬力,巖稊
上一篇:《李娃傳》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閱微草堂筆記《李生》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