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類·清空超脫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沈際飛云: 善謔。送春詞中,此為第一。清空超脫,不滑熟,不沾滯,當得一雋字。(黃蓼園《蓼園詞評》)
【詞例】
卜 算 子
送春
如 晦
有意送春歸,無計留春住。畢竟年年用著來,何似休歸去。目斷楚天遙,不見春歸路。風急桃花也似愁,點點飛紅雨。
【解析】 在唐宋詞里,以送春為題材、以傷春惜春為感情基調的作品占了不少比重。中唐詩人劉禹錫的 《憶江南》,大約是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的一首送春詞。其詞曰:“春去也! 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獨坐亦含嚬 ”,用深情嘆惋的語調,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作者不勝悵惘的惜春心情。以后的送春詞,也大致不離此范圍。這首詞同樣是抒寫惜別春天的心緒,但在寫法上卻別出心裁,令人眼目一新。
首兩句以抒情發端,傾吐了詞人的內心情愫: 我無法留下春天,只能滿懷依依不舍的深情送它歸去了。在宋人的不少送春詞里,常以描寫暮春風物作為開端,所以此詞的發語可說是開門見山,直攄胸臆。“畢竟”兩句,繼續敘寫詞人的心理活動: 春天的歸去雖然是無法挽回了,但到了明年它還是要歸來的。既然如此,又何必空自忙碌呢,還不如干脆不要歸去吧。這兩句,可說是詞人的故作癡語,具有 “無理而妙”的審美特征。從表面看,它似有 “怨春”的意味,其實是更強烈、更藝術地表達了詞人希望留住春天的心愿。沈際飛稱此詞 “善謔”(善于開玩笑),“送春詞中,此為第一”,恐怕主要是就這兩句而言的。確實,其他詞人寫惜春之意,也有構思奇巧的,如黃庭堅 《清平樂》: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秦觀 《蝶戀花》: “持酒對云云且住,憑君礙斷春歸路”,周邦彥 《六丑》: “愿春暫留,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朱淑真 《蝶戀花》: “樓外垂柳千萬縷。欲系青春,少住春還去”,辛棄疾 《摸魚兒》: “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迷歸路。怨春不語”。他們都是從喚回春天、阻攔春天、挽留春天的角度考慮的,卻沒有想到從勸說春天“歸去又來,何似休歸”的角度立言,所以沈際飛要說它 “不滑熟,不沾滯”。
下片,由上片的心理描寫轉為行為、景物描寫。詞人登上高處縱目遠望,想找到春天歸去的道路(大概是想在路上攔截春天吧),然而,遠方除了遼闊渺遙的楚天,其他什么都沒有。詞人不免有些失望,他收回目光,但見眼前隨風翻舞的點點桃花也似乎有著滿懷的愁緒,正在紛紛墜地,天地間好象下了一場紅雨。以紅雨喻落花,本自李賀 《將進酒》: “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隨急風飄落的桃花本不會愁,詞人說“風急桃花也似愁”,當然是“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的緣故。而詞人之所以有“愁”,則是由于“無計留春住”,“不見春歸路”。這樣,詞人的惜春之意、傷春之情便借助于“桃花”隱曲地表現了出來。
沈際飛拈出 “清空超脫”作為此詞的基本風格特征,頗值得玩味。“清空”,向為婉約派詞人所重視。最早提出 “清空”之說的,是南宋詞論家張炎。他在 《詞源》中說:“詞要清空,不要質實;清空則古雅峭拔,質實則凝澀晦昧。姜白石詞如野云孤飛,去留無跡。吳夢窗詞如七寶樓臺,眩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段。此清空、質實之說。”以后,清人沈祥龍具體解釋道:“詞宜清空……清者,不染塵埃之謂; 空者,不著色相之謂。”(《詞論隨筆》)清代康熙、乾隆時期的重要詞派浙西詞派,即以“清空醇雅”作為填詞的最高標準。大致說來,風格清空超脫的詞,應具有以下特點: 要有高遠的意趣,新穎的立意,能攝取事物的神理而遺其外貌; 含蓄精深的意致與自然清朗的語言達到和諧的統一; 感情曲折,結構靈動流轉而不浮滑。從如晦的這首詞看,它用樸素平易的語言抒寫對于美好春天的熱愛、依戀之情,對于“無計留春住”的悵惘、傷感之情、著意高遠。詞人并未直接敘寫自己“送春”時的種種憂愁之情,悲苦之狀,也未鋪展筆墨詳述暮春時種種撩人愁思的景況,能夠在紛繁意象中淘去渣滓、剔除煩瑣,只是選取“急風吹桃花”這個意象稍加勾勒,筆墨清淡疏朗。但吟詠作品,讀者仍能感受到詞人那種強烈的、郁積于心的傷春心緒。“畢竟年年用著來,何似休歸去”兩句,運思奇絕,鑿空道來,超凡脫俗,最能見出詞人的靈心銳感。再看這首詞的感情脈絡,也是曲折流轉、富有變化的。上片前兩句出語較為凝重,后兩句忽轉為戲謔之筆。變化幅度很大但并不突兀。下片前兩句的情緒和措辭都很沉著、平穩,后兩句所展示的意象便明顯帶有凄傷、悲涼的情感。因此,這首詞雖然篇幅短小,僅44字,但結構饒有層迭,給人以流動、起伏的節奏美感。如此說來,沈際飛稱此詞“清空超脫”、“當得一雋字”是十分允當的。
上一篇:風格類·逼近大蘇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風格類·清楚流麗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