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鑒賞·海外四經·海外西經》鑒賞
海外自西南陬至西北陬者①。
滅蒙鳥在結匈國北②,為鳥青,赤尾。
大運山③高三百仞,在滅蒙鳥北。
大樂之野,夏后啟④于此舞九代⑤。乘兩龍,云蓋三層⑥。左手操翳⑦,右手操環,佩玉璜⑧。在大運山北。一曰大遺之野。
三身國⑨在夏后啟北,一首而三身。
一臂國⑩在其北,一臂一目一鼻孔。有黃馬虎文,一目而一手。
奇肱⑪之國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⑫,有陰有陽⑬,乘文馬⑭。有鳥焉,兩頭,赤黃色,在其旁。
刑天⑮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⑯。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⑰。
女祭、女戚在其北,居兩水間,戚操魚䱇,祭操俎⑱。
䳐鳥⑲、鳥⑳,其色青黃,所經國亡。在女祭北。䳐鳥人面,居山上。一曰維鳥,青鳥、黃鳥所集。
〔注釋〕①海外自西南陬至西北陬者:畢沅注:“《淮南子·地形訓》云:自西北至西南方,起修股民、肅慎民,此文正倒。知此經是說圖之詞,或右行則自西南至西北起三身國,或左行則自西北至西南起修股民。是漢時猶有《山海經圖》,各依所見為說,故不同也。”②滅蒙鳥在結匈國北:結匈國是《海外南經》的第一處景觀,滅蒙鳥是《海外西經》的第一處景觀,兩者彼此相鄰。③大運山:與滅蒙鳥緊鄰的下一個景觀是大運山,與結匈國緊鄰的下一個景觀是南山,顯然南山和大運山都是《海外四經》撰寫者希望告訴讀者的地理標志點。④夏后啟:夏朝的創建者,名啟,相傳與禹是父子關系。在古史傳說里,“父子”泛指直系后裔,因此準確的說法是,啟是禹的后裔。 ⑤舞九代:一種分為九個章節的祭神歌舞。又稱“九招”、“九韶”、“九成”、“九隸”。⑥云蓋三層:車的華蓋有三重。⑦翳:羽毛制成的儀仗,可起遮蔽作用,象征權力和地位。⑧璜:郭璞注:“半璧曰璜?!雹崛韲涸凇洞蠡哪辖洝防锶頌榈劭『笠幔逗冉洝贩Q三身之子義均“始為巧垂”,表明“三身”有技藝多的意思。《河圖括地圖》(《玉函山房輯佚書》輯)稱:“庸成氏實有季子,其性喜淫,晝淫于市,帝怒,放之于西南。季子儀馬而產子,身人也而馬蹄尾,是為三身之國?!彼^與獸通淫,既與圖騰崇拜有關,也是遠古許多國家地區都存在過的行為。⑩一臂國:又稱“比肩民”、“半體人”,與特殊的服裝有關。當地的“黃馬”亦為半體,與比翼鳥、比目魚類似。⑪肱(gōng):手臂從肩到肘的部位,亦泛指手臂。⑫三目:這是一種古老的面部裝飾習俗,即在兩眉之間上面一點的部位,人為繪出或通過手術制作出一個眼睛的圖案。⑬有陰有陽:未詳。⑭文馬:毛色有紋理的馬,疑即斑馬或馬鹿。《海內北經》稱文馬名曰吉量,古人相傳乘之壽千歲。⑮刑天:又作“形天”、“形夭”,先夏時期著名的部落或部落首領。⑯常羊之山:常羊山是中國古史傳說中的名山之一,《春秋緯·元命苞》云:“少典妃安登,游于華陽,有神龍首感之于常羊,生神農。”⑰操干戚以舞:郭璞注:“干,盾;戚,斧也;是為無首之民?!?#x2471;俎:俎是女祭、女戚進行巫術活動的重要用具,亦即古代祭祀時用以載牲的禮器,有青銅制成的,也有木制漆飾的;俎原本是切割肉的砧板,木制或青銅鑄制,長方形,兩端有足,俗稱肉幾、菜墩、菜板。⑲䳐(cì)鳥:袁珂認為即《大荒西經》之青鴍。⑳(zhān)鳥:袁珂認為即《大荒西經》之黃鷔。
丈夫國①在維鳥北,其為人衣冠帶劍。
女丑之尸②,生而十日③炙殺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
巫咸國④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⑤,群巫所從上下也。
并封⑥在巫咸東,其狀如彘,前后皆有首,黑。
女子國⑦在巫咸北,兩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門中。
軒轅之國⑧在此窮山之際⑨,其不壽者八百歲。在女子國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⑩。
窮山在其北,不敢西射⑪,畏軒轅之丘。在軒轅國北。其丘方⑫,四蛇相繞⑬。
此諸夭之野⑭,鸞鳥自歌,鳳鳥自舞。鳳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飲之,所欲自從也。百獸相與群居。在四蛇北。其人兩手操卵食之,兩鳥居前導之。
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貍。一曰鰕⑮。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一曰鱉魚在夭野北,其為魚也如鯉。
白民之國在龍魚北,白身被發。有乘黃⑯,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
肅慎之國⑰在白民北,有樹名曰雄常⑱,先人代帝⑲,于此取之。
長股之國在雄常北,被發。一曰長腳。
西方蓐收⑳,左耳有蛇,乘兩龍。
〔注釋〕①丈夫國:男人穿正裝、戴禮帽、佩劍的部落,后被誤傳為純男無女的族群。②女丑之尸:女丑是《山海經》里的著名女巫之一,“女丑之尸”是對女丑遇難時的稱呼,袁珂認為此處女丑乃飾旱魃被暴之像。③十日:天空中出現的十個像太陽一樣的發光體,或謂“十日”是古代部落的名稱。④巫咸國:古代以提供巫術服務或從事巫術活動的氏族、部落或族群。⑤登葆山:葆,草茂盛,隱蔽。袁珂認為登葆山是巫師進行巫術活動的圣地,是巫師與天神溝通、接觸的天梯。⑥并封:并封樣子像前后有首的黑豬,可能是巫師施展巫術時用的一種特殊法器。也可能與古人的生殖崇拜活動有關,聞一多認為并封“乃獸牝牡相合之象也”。⑦女子國:母系部落名,后被誤傳為純女無男的族群。⑧軒轅之國:以擅長制作車和長壽而聞名的部落,系黃帝部落聯盟的核心部落。⑨在此窮山之際:應作在此窮山之陽,意思是軒轅國在窮山的南面。⑩尾交首上:屬于巫術造型,同時也是一種養生健身動作,類似印度瑜珈。⑪不敢西射:疑應作“不敢南射”,這樣才符合軒轅國(丘)與窮山兩者之間的方位關系。⑫其丘方:軒轅丘是四方臺形金字塔。⑬四蛇相繞:軒轅丘這個四方臺形金字塔四周有蛇形雕塑,頗似美洲四方臺形金字塔上的羽毛蛇造型。 ⑭諸夭之野:應作“諸沃之野”。⑮鰕(xiā):《爾雅》云:“鯢大者謂之鰕?!?#x246F;乘黃:吉獸,又稱“飛黃”、“訾黃”,其原型是一種跑得飛快的黃毛駱駝,或者是馴鹿、駝鹿。 ⑰肅慎之國:肅慎又稱息慎,系我國北方古老的民族。⑱雄常:或作“雒棠”。雄常樹疑即樺樹,其樹皮可制多種用具,亦可編織成衣。⑲先人代帝:或作“先入伐帝”、“圣人代立”,當指新首領就職時要在被視為神樹的一棵雄常樹下舉行取樹皮的儀式。 ⑳蓐收:《海外西經》之神。
【鑒賞】《海外西經》記述了從西南方到西北方的23處遠方異國的景觀,表明中國夏朝時,在遙遠的西方有許多小國家或部落,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有兩個著名的長壽之鄉。軒轅國普通人的壽命也有800歲,他們的健身術是在身體上畫出蛇的圖案,還要模仿蛇把腳放到頭上。白民國有一種名叫乘黃的瑞獸,樣子像狐貍,背上長著角,誰能夠騎上它,就能活2000年。此外,還有一處富饒的人間仙境“諸夭(沃)之野”,那里有鸞鳥在歌唱、鳳鳥在舞蹈,人們餓了就吃鳳凰卵(雞蛋),渴了就飲甘露(天然飲料),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其中第2節中的滅蒙鳥,畢沅、郝懿行都認為此處滅蒙鳥即《海內西經》的孟鳥,袁珂贊同此說,并認為滅蒙鳥亦即鸞鳥、鳳鳥、五彩鳥之屬,而且還進一步指出孟鳥乃顓頊或舜之后裔孟戲,其先祖即《詩·玄鳥》所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之玄鳥,亦即燕子的化身。
《太平御覽》卷915引《括地圖》云:“孟虧人首鳥身,其先為虞氏馴百獸,夏后之末世,民始食卵,孟虧去之,鳳凰隨焉,止于此。山多竹,長千仞,鳳凰食竹實,孟虧食木實。去九疑萬八千里。”孟虧即孟戲;虞是掌管山澤的官職,舜曾任此職,此處虞氏即指舜。據此,滅蒙鳥當指人與鳥和睦相處的地方。
第4節提到了大樂之野。在歷史上,夏后啟是夏朝的開國之帝。在傳說中,啟既是禹之子,又是從石頭中出生的。這種矛盾表明,啟實際上只是禹的后代,或者自認是禹的后裔,因此他的權力基礎并不充分。為此,他舉行了盛大的登基儀式,通過巫術歌舞活動,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權力得到了上天的認可。
《歸藏·鄭母經》記有:“夏后啟筮:御飛龍登于天,吉?!薄短接[》82卷引《史記》稱:“昔夏后啟筮:乘龍以登于天,枚占于皋陶,皋陶曰:‘吉而必同,與神交通;以身為帝,以王四卿。’”郭璞、郝懿行據此認為啟屬于仙人。
第6節提到了一臂國。《爾雅》(釋地)云:“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惫弊ⅲ骸按思窗塍w之人,各有一目、一鼻孔、一臂、一腳?!薄督恢萦洝穭t稱:“儋耳國東有一臂國,人皆一臂也?!币槐蹏膫髀効赡芘c當地的特殊服飾有關,例如服裝只露出一臂(左袒或右袒),經輾轉流傳而夸張為半體人。近代西洋人來到中國,由于他們喜歡筆挺站立,又不肯向中國皇帝、官員下跪,民間遂傳說西洋人沒有膝蓋骨,躺倒后要有人幫助才能站起來。這個例子說明了傳聞與真相之間的關系,以及信息是如何訛變的。
第7節提到了奇肱之國?!恫┪镏尽ね鈬吩疲骸捌骐琶裆茷闁蚩福詺偾?。能為飛車,從風遠行。湯時西風至,吹其車至豫州,湯破其車,不以視民。十年東風至,乃復作車遣返。其國去玉門關四萬里。”栻,原指古代占卜的用具,又稱星盤,此處栻扛指性能優良的機械裝置。所謂“湯破其車”云云,是說商朝的統治者為了不讓百姓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就把飛車拆毀了。《淮南子·地形訓》記海外三十六國里有奇股國,袁珂認為此處《海外西經》奇肱國應是奇股國之誤,理由是獨臂人很難制作復雜的機械,而獨腳人則由于“痛感行路之艱,翱翔云天之思斯由啟矣”。
第8節提到了刑天。袁珂注謂:“刑天,炎帝之臣;刑天之神話,乃黃帝與炎帝斗爭神話之一部分,狀其斗志靡懈,死猶未已也?!痹谶@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黃帝先后戰勝炎帝、蚩尤、夸父、刑天。關于刑天為炎帝之臣,出自宋代學者羅泌所撰《路史·后紀三》:“炎帝乃命刑天作《扶犁》之樂,制《豐年》之詠,以薦厘來,是曰《下謀》?!?br>
第10節提到了䳐鳥、鳥。䳐鳥即青鳥,鳥即黃鳥,䳐鳥又名維鳥,兩者均為不祥之鳥。所謂“䳐鳥人面,居山上”,以及“所集”、“所經”云云,表明䳐鳥、鳥可能是由巫師裝扮的,正在山上舉行某種巫術活動,而其目的是摧毀某個敵對的國家或部落。一般來說,鳥通常均指飛禽類動物,有時也指南方朱鳥星宿。但是,在《山海經》里,卻常常用“鳥”代指部落、官職或人。這種稱謂,可能與圖騰崇拜有關,也可能與古人喜歡用鳥羽裝飾自己有關。此外,“鳥”直至今日在土語中仍然是罵人的粗話,而這種粗話亦源于遠古對鳥的生殖崇拜。
第11節提到了丈夫國。郭璞注:“殷帝太戊使王孟采藥,從西王母至此,絕糧,不能進,食木實,衣木皮,終身無妻,而生二子,從形中出,其父即死,是為丈夫民?!薄短接[》卷361引《玄中記》云:“丈夫民。殷帝太戊使王英采藥于西王母,至此絕糧,不能進,乃食木實,衣以木皮。終身無妻,產子二人,從背脅間出,其父則死,是為丈夫民。去玉門二萬里。”《玄中子》相傳亦為郭璞所著。
殷帝(生前稱王,死后稱帝)太戊,又作大戊、天戊,帝雍己之弟,任用伊陟(伊尹子)、巫咸治理國政,殷復興。按郭璞所述故事,丈夫民乃出現在殷太戊年間或其后,約公元前15世紀。但是,從此處經文來看,丈夫國的特點并不是無妻生子,而是“衣冠帶劍”。在家庭關系中“丈夫”乃是與“妻”相對而言的,既稱為丈夫,當然就有妻室。因此,丈夫國的“丈夫”,實際上是指身材魁偉、風度翩翩的君子。
第12節提到了女丑之尸。此處經文所描述的女丑與十日畫面,屬于巫術禳災活動,其事件發生的原因即郝懿行注:“十日并出,炙殺女丑,于是堯乃命羿射殺九日也。”。所謂遠古曾經發生十日或多日并出的災變事件,在世界各地許多民族中都有流傳。能夠造成這種古老記憶的自然現象可能有:日暈假日或幻日,氣候異常干旱、陽光毒熱,若干顆新星同時爆發,天外星體撞擊地球前在大氣層中燃燒并爆裂成多塊光熱體。在古代,巫師既有權力,又有責任;當災禍、災異事件發生后,如果巫師不能通過巫術活動消除災禍,那么他(她)便要以身殉職。
《山海經》多有“××尸”的記述,尸字在古代的涵義非常多,除了指遇難者的尸體之外,代表死者或神來接受祭祀的活人亦稱為尸,例如《儀禮·士虞禮》:“祝迎尸?!贝送?,尸又指有職務者或主持人,例如成語尸位素餐,以及《詩·召南·采蘋》:“誰其尸之?有齊季女?!?br>
第13節提到了巫咸國。在古史傳說中,神農、黃帝、堯、殷時均有名叫巫咸的人,表明巫咸實際上亦是部落或官職的名稱。所謂“操蛇”,乃巫師的身份裝飾特征或舉行巫術活動的道具?!端涀ⅰや乘贩Q涑水流經山西省安邑縣東的巫咸山北,其山陵上有巫咸祠,或謂此即《海外西經》的登葆山、《大荒西經》的靈山。安邑縣位于中條山北麓,相傳禹建都于此,由于禹妻涂山氏思戀故鄉,遂在城南門筑高臺供涂山氏遠望,酈道元撰寫《水經注》時其臺尚存(當然不一定是禹時所筑之原臺)。
第14節的并封,又稱屏蓬、鱉封。《大荒西經》:“有獸,左右有首,名曰屏蓬。”《周書·王會篇》:“區陽以鱉封,鱉封者,若彘,前后皆有首?!痹尜澇陕勔欢嗟挠^點,認為并封乃動物牝牡交合之狀,傳聞中的兩頭蛇、兩頭鳥亦源于此。問題是,動物牝牡交合乃自然界普遍現象,此處用“并封”作為國名或地名當有其特殊之處。我國今日西南少數民族有一種古老的游戲,男女兩人各自雙手撐地,頭向兩方,雙腳相互盤搭在對方身體上,然后一起爬行或轉圈,其象征意義顯然與生殖崇拜有關。或許,在古代這種游戲的表演者,要將身體涂黑或穿著黑色服飾,并要裝扮成豬的樣子(表明其圖騰崇拜物為豬),以祈求人丁興旺。
第15節的女子國,郭璞注:“有黃池,婦人入浴,出即懷妊矣。若生男子,三歲輒死。周猶繞也?!?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chuci/20181029775.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離騷》曰:水周于堂下也。”《太平御覽》395卷引《外國圖》云:“方丘之上,暑濕生男子,三年而死。有黃水,婦人入浴,出則乳矣。去九嶷二萬四千里?!?br>
根據民族史資料,某些地區的民族曾經有這樣的習俗,即男女成年時要分別住到男子集體宿舍和女子集體宿舍里,并接受有關的生存技能和生理生殖教育,亦即郝懿行注謂:“居一門中,蓋謂女國所居同一聚落也?!薄渡胶=洝匪雠訃?、丈夫國可能即此種習俗的記錄。此外,古代亦可能施行過某種極端的走婚制,從而形成過純女性或純男性的村落。不過,此處經文“兩女子居,水周之”,其情景類似女祭、女戚的“居兩水間”,因此不能排除她們的身份也是女巫。據此,女子之“子”,則相當于女丑之“丑”、女祭之“祭”,均為巫者之名。
第16節提到了軒轅之國?!败帯敝杠図斍案呷缪鲋?,“轅”即連接在車軸上牽拉車的直木或曲木,我國商周時期的車多為獨轅,漢以后多為雙轅。
有趣的是,《西山經》記述有軒轅丘,稱其地無草木、多丹粟、多青雄黃,并未言其地居民的形貌。但是,到了《海外西經》、《大荒西經》卻強調軒轅國人如何長壽,而長壽的原因則與他們的奇怪裝束及其特殊的動作有關:“蛇身”即將身軀涂繪出蛇的花紋圖案,“尾交首上”可能是一種巫術動作,即將雙腳反向彎到頭上,類似今日雜技里的柔功,通過模擬車輪旋轉以象征生生不息。這是因為,在中國先民的觀念里,旋渦狀的圖形或事物往往被認為是生命力旺盛的神秘標志,其中典型的圖案即太極圖。
第17節中的窮山“其丘方,四蛇相繞”云云,是說軒轅丘是一座四方臺,臺的四面都裝飾有蛇紋浮雕或立有蛇狀雕塑,來到此地的人都要對軒轅丘表示敬畏之意,射箭的方向也要避開軒轅丘,也就是說此處軒轅丘乃是一座金字塔形建筑物。關于窮山的地理方位,郭璞認為即長江流域的岷山。《楚辭·天問》記有:“阻窮西征,巖何越焉?化為黃熊,巫何活焉?咸播秬黍,莆雚是營;何由并投,而鯀疾修盈?”唐蘭亦認為鯀化為黃熊西行受阻的窮山即此處所說的窮山,其目的是“求活于諸巫”,而諸巫亦即此處窮山之南面的巫咸國,可供參考。
第18節中的諸夭之野,或作諸沃之野,其地其民其國亦即《大荒西經》里的沃野、沃民、沃國。這里的居民與百獸和睦相處,鸞鳥、鳳鳥自由地歌舞,人們餓了就吃鳥卵,渴了就喝甘露,用不著捕獵和耕作,生活得自由自在。畫面的場景,描述的是沃民跟在鸞鳥、鳳鳥的后面撿拾鳥卵吃。
眾所周知,人類是一種雜食性動物,其獲得食物的方式主要有采集、捕獵、畜牧、栽培、釀造等。通常所說的采集,主要指植物性食物的采集。根據此處的記述,表明古人曾經有過以鳥卵為主要食物的生存方式。一般來說,樹林里的鳥卵數量較少而又不易采集;對比之下,沼澤地或湖泊周邊的鳥卵則比較多,且易于撿拾。由于鳥卵是有季節的,因此以鳥卵為主要食物來源的居民,還需要掌握加工、存儲鳥卵的技術。此外,以天然鳥卵為食,也有一個如何限制采集量的問題,否則鳥類會逐漸減少、鳥卵資源也會枯竭。在滅蒙鳥的故事里,正是由于當地人食鳥卵過量,鳳凰才追隨孟戲遠走他鄉。
解決的辦法是,開展養殖業,人工飼養家禽,從而既能獲得穩定的鳥卵來源,又不會損害自然界鳥類的生息繁衍。在《大荒西經》的沃之國時代,當地居民可能已經發展出一定規模的養殖業了。
第20節中白民國的居民,或者屬于白色人種,或者喜穿白衣、喜歡將皮膚涂成白色,或者患有皮膚白化病。被發通常指披發,頭發自然披垂,不施加人工編理或束發造型;亦可指假發,例如《詩·召南·采蘩》“被之僮僮”。中國先夏文化期遺址的出土文物里,已有梳、笄、束發器等多種梳理頭發的用具,在出土的彩陶圖案上也繪有那個時代人們的發型,計有髻發(將頭發盤結頭頂用笄束發為髻)、束發(將頭發攏于腦后束成一束)、梳辮子、短發(前額為齊眉短發,兩鬢和腦后為齊耳垂的齊整短發)等。
《人類文明編年紀事·經濟和生活分冊》(德國維爾納·施泰因編著,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2年)稱約在公元前1110年埃及使者到中國,此行很可能對埃及文化產生了影響。據此可知,居住在地中海周邊地區的白種人,至少在三千多年前就曾來到中國。該書又稱,約在公元前1501年(正值中國夏商交替之際),地中海桑托林火山(克里特島以北約130公里)爆發,米諾斯王國毀滅。有人認為《舊約·出埃及記》描述的“天空立刻變得一片烏黑”,說的就是此次火山爆發導致的“核冬天”這一自然災害,通常這種大災害都會導致當地民族向遠方遷徙?!渡胶=洝酚嘘P白民國的記載,或可說明當時已有白種人定居在中國。需要說明的是,今日許多中國人的皮膚也都很白,而且是健康的白。也就是說,《山海經》記述的白民國,不一定都是來自遠方的白色人種,而可能也有皮膚保養得比較好的本地人。
第22節的長股之國,郭璞注:“國在赤水東也。長臂人身如中人而臂長二丈,以類推之,則此人腳過三丈矣。黃帝時至?;蛟?,長腳人常負長臂人入海中捕魚也?!蓖瑫r又注謂:“或曰有喬國,今伎家喬人,蓋象此身。”前注為想象臆測之詞,后注則屬于情理分析。事實上,長股國即以踩高蹺聞名于世的部落或家族。踩高蹺游戲流行于許多國家和地區,我國民間習慣將高蹺直接綁在腳上,國外則習慣穿上長褲子將高蹺藏在褲子里。高蹺的起源,可能與采集樹上的果子有關,或與巫術、舞蹈、戰爭(威懾敵人)有關。
第22節的蓐收在古史傳說里為西方之神、金神、秋天刑殺之神?!渡袝髠鳌罚骸拔鞣街畼O,自流沙西至三危之野,帝少昊、神蓐收司之?!薄秶Z·晉語》記有虢公夢到天之刑神蓐收的樣子是“人面,白毛,虎爪,執鉞?!薄冻o·大招》則唱道:“魂乎無西,西方流沙,漭洋洋只;豕首縱目,被發鬤只;長爪踞牙,俟笑狂只?;旰鯚o西,多害傷只!”不過,在《西山經》里,蓐收則是一位天文巫師。
上一篇:《山海經鑒賞·海外四經·海外南經》鑒賞
下一篇:《山海經鑒賞·五藏山經·禹曰》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