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類·祈求告語式的宋詞藝術(shù)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jù)】以自己之感觸或意愿,用告語之語氣表達者,謂之“告語式”。告訴之中,可分為“祈求”、“開說”、“虛告”,“實陳”等格。(《詹安泰詞學論稿》 第七章 《論修辭》)
【詞例】
卜 算 子
送鮑浩然之浙東
王 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解析】詞中“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兩句屬祈求告語格。此格用于古典詩詞,大約有如下幾種表現(xiàn)特點: 其一是所用之處多在祈求情感急迫之時,用求告或囑咐的語氣請求對方為祈求者做某件事情,以了結(jié)其某種心愿。而所祈求的對象又不限于人,而是自然萬象中任何一物都可以作為祈求之對象,不過要把自然人格化。其二是可感性和超時空性很強,讀這種詞感覺祈求者聲容氣質(zhì)宛在目前: 或滿臉憂愁,或心事重重,或嬌媚可人等,各種情態(tài)依稀可見。其祈求之口吻亦如鳴耳畔: 或細語叮嚀,或娓娓傾訴,或語含期盼,或吐言羞澀等,各種聲態(tài)仿佛可聞。不論作品寫于哪朝哪代,離讀者多么久遠、讀來不覺恍若隔世,反而覺得有近在咫尺般的切近感。其三是這種修辭還常與比擬相伴隨,多用擬人手法,賦于自然以人的感知,以求物我相知,其藝術(shù)形象生動鮮明。上述三個特點,在所引之王觀詞里,都有比較充分的體現(xiàn)。此詞是為別友人而作,上片寫友人將離開這個山明水秀的地方,去到江南另一個山明水秀的地方—— “眉眼盈盈處”,點明惜別主題。下片寫始別春又別人,既送春歸又別人去,故而怏怏未已,眷念深情。結(jié)尾殷殷囑告,切切叮嚀,在惜春之中巧妙地寄寓了惜別的情意,“千萬”二字更見苦心祈求之情態(tài)。然“春”又何能“趕上”,何能同 “住”,不過纏綿取勢以示春天逝去后那種恍然若失、心緒迷茫的情態(tài)罷了。而這,正是作者所要達到的藝術(shù)效果。
在詞的創(chuàng)作中,祈求告語手法的運用極為廣泛,最早運用的有 《敦煌曲子詞》 中的《望江南》 二首。其一云:“天上月,遙望似一團銀。夜久更闌風漸緊,為奴吹散月邊云。照見負心人。”與王觀詞所不同的是,這個癡情的女子不是對人祈求而是把清風和明月作為祈求對方傾訴自己滿腹心事,在她眼里,此時之清風和明月已不是自然物,而是具有感知性靈的“人”,這叫“移情作用”,朱光潛說這“是把自己的情感轉(zhuǎn)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覺得外物也有同樣的情感”(《鑒賞文存》171頁)。于是,這“外物”清風明月便可以成為這癡情女子宣泄情感的受體,甚而物我兩忘,融而為一。讀此詞、這個癡心女子的聲容儀態(tài)不是宛然在目了嗎?她滿臉愁容、一腔幽怨,對“負心人”相思之苦和孤寂之恨交織在一起,無以排遣,只有祈告與清風明月,以抒發(fā)其糾結(jié)在心的怨恨。另一首是:“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臨池柳,這人折了那人攀。恩愛一時間。”這個被凌辱的女子與前面癡心女子不同,她沒有移情于物,而是向人祈求,直陳被損害的心曲,語含控訴和反抗。她把自己比作 “曲江臨池柳”,遭受著任人攀折和踐踏的不幸,終于不堪凌辱,發(fā)出 “莫攀我”這出自肺腑的憤怒呼喊。可見 “祈求告語”的口吻不僅僅是軟弱纏綿的,也有強硬果斷的,其表現(xiàn)內(nèi)涵非常豐富。周邦彥的 《風流子》 云:“天便教人,霎時廝見何妨?”也是一種很強烈的求告語氣,情人不堪久別,苦恨已極,又無以訴告,只有面對老天爺發(fā)出呼喊。表現(xiàn)得那樣大膽、直率、急迫。簡短明了的一句話,便把情人因阻隔已久而無緣相見,所淤積在胸中的萬般愁苦與切盼一見的愿望,全都傾訴出來了。情真語急,震人心靈。而周詞 《少年游》 之出語卻溫情脈脈,玲瓏可愛:“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這是一段非常精采的語言細節(jié),這個多情女子情深意濃,欲挽留情人卻找出諸多外界理由,又是 “三更”了,又是 “馬滑霜濃”了,極昵狎溫柔之態(tài),自己那顆熾熱跳動的癡心卻完全閃爍其中,幾句祈求告語,情自肺腑流出,把一個多情女子那種情意纏綿而又羞澀作態(tài),欲想留人而又閃爍其詞的神態(tài)情貌活脫脫地表現(xiàn)于眼前。祈求告語不只表現(xiàn)如上纏綿悱惻的情感,也可表現(xiàn)嚴格的政治內(nèi)容。如劉克莊 《昭君怨·牡丹》 結(jié)尾幾句:“舊日王候園圃,今日荊榛狐兔。君莫說中州,怕花愁。”表現(xiàn)其感慨興亡的黍離之悲,以極其痛苦哀怨的口吻勸人也以自勸: 不要再提中原舊事了,怕的是引起牡丹的憂愁。勸告中又融進比擬,以花擬人,把淪陷于金人之手的中原遺民和洛陽牡丹共同悲慘的命運化為一體,不說怕人愁,卻說怕花愁,輕抹一筆,若即若離,成渾化無跡之妙境。
從上述詞例我們可以看出,祈求告語這一修辭技巧在唐宋詞中運用普遍,形式多樣,內(nèi)涵豐富,有很強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和審美價值。因其多用于篇末結(jié)尾,所以無論情語景語都很耐人尋味,尤其以景語結(jié)尾,更為含永不盡。
上一篇:修辭類·詞中對偶妙于流動的宋詞藝術(shù)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修辭類·扇面對的宋詞藝術(shù)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