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讓·雅克·盧梭著。盧梭是著名的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學家、文學家。他的思想積極影響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在哲學上,承認感覺是認識的杞源,強調情感高于理智、信仰高于理性。認為人們在大自然中憑借“內在之光”,即可發現自己有所謂天賦的道德觀念,并覺察到自然神論者所謂的上帝存在。在社會觀方面,認為在原始社會的“自然狀態下”,人人都享受”自然“自由和平等。道德的敗壞是由于科學和藝術的發展。該書是根據巴黎Seuil出版社1967年《盧梭全集》第1卷(未刪節本)譯出的,由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盧梭在完成了《懺悔錄》與《對話錄》之后,自知余生不多,以日記體寫下了10篇“散步”。作者告訴我們:“這些篇章干脆就是我的遐想的不完整的日記?!比欢@又是一支內容豐富、蘊藏著優美和諧的樂音的交響曲。這里既有美麗的、抒情的描寫,如他在巴黎近郊的獨自漫步、一場意外的事故、他的昏迷和愜意盎然的蘇醒;在圣皮埃爾島上,當黃昏來臨,坐在比安湖畔,甜密的感覺使他“毫不費力就愉快地體驗到生命的存在”的那種喜悅;作者還談到學生經歷、他的精神改造和宗教信仰,論述了講真話與撒謊的問題等等。該書和《懺悔錄》、《新愛洛綺絲》一道構成了“盧梭風格”:崇尚自我、熱愛自然、抒發感情,表現幻想、冥思、感傷等情調。歌德曾評價道:“伏爾泰結束了一個時代,而盧梭則開始了一個時代?!?
上一篇:《齊諧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七修類稿》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