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類·蘊藉清遠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秦少游 “碧水澄秋”,亦應是在謫時作。“風搖”二句,寫得蘊藉。非故人也,風也,能弗黯然?酒未醒,愁已先回,意亦曲而能達,結句清遠。(黃蘇 《蓼園詞選》)
【詞例】
滿 庭 芳
秦 觀
碧水澄秋,黃云凝暮,敗葉零亂空階。洞房人靜,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西窗下,風搖翠竹,疑是故人來。傷懷,增悵望,新歡易失,往事難猜。 問籬邊黃菊,知為誰開。謾道愁須殢酒, 酒未醒、愁已先回。憑欄久,金波漸轉,白露點蒼苔。
【解析】 “婉約之宗”秦少游的詞通常以 “婉美”、“妍麗”見長,以直抒胸臆,一吐為快為多,如 《江城子》(西城楊柳)、《鵲橋仙》(纖云弄巧) 便是代表。然而《滿庭芳》(碧水澄秋)卻另辟蹊徑,突破自我,體現了他詞風方面的又一特色,即含蓄蘊藉、清麗空遠。
上片寫閨婦思游子。詞作首先以秋景起端,“碧水澄秋”三句,寫得很有層次。作者對秋天時空景物,自然變化的觀察十分細致準確。綜觀起首三句,分別由空中寫到地上,由遠處寫到近處,由早晨寫到傍晚,由 “碧水澄秋”的清遠美景,轉入 “黃云凝暮”、敗葉亂階的衰景,這看似漫不經心的自然景色轉換之筆,實際上寓含著作者慘淡經營的藝術構思。入暮之時,敗葉飄零之處,推出閨婦其人。“洞房人靜,斜月照徘徊。”秋景易引愁思,秋景觸相思。閨婦在夜深人靜之時,獨自徘徊在秋晚照進洞房的 “斜月”之下。“又是重陽近也”二句,寫出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情感。但作者并未直接吐露,而是通過閨婦所聞 “幾處處、砧杵聲催”詞句,曲折道出。“砧杵”是指搗衣石和棒槌,喻浣洗。樂府詩有 “佳人理寒衣,萬結砧杵勞”之句。(《樂府詩集·子夜四時歌·秋歌》)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即將來臨,閨婦對游子的思戀、企盼之情在 “砧杵聲催”中進入了癡情、忘我的境界,以至 “西窗下,風搖翠竹”,也誤 “疑是故人來”。一個 “疑”字)道出了閨婦對游子想之深、盼之切而又如夢如影的失落悲傷。其含蓄蘊藉的描寫,給讀者留下了品嘗回味的余地。
下片寫游子思閨婦。作者在一首詞中從兩個角度寫出男女主人公的相思相戀、互思互戀之情,可謂情趣盎然,各有風味。“傷懷”下四句,是一組絕妙的承上啟下詞句。這里既是寫閨婦思念的傷懷,也是寫游子 “悵望”的傷懷; 既是上片 “西窗下,風搖翠竹,疑是故人來”結句的自然承接,也為寫游子思婦作了極為自然的過渡開啟。游子思閨婦與閨婦思游子有異同之處。同是重陽近時,同是黃昏悵望,但作者在表達上別有洞天。“問籬邊黃菊,知為誰開?“據《西京雜記》 說,黃菊釀的酒,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游子看到身旁黃菊想到故園黃菊,不由發問:“知為誰開?”原因何在?“謾道愁須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俗話說,酒能解愁。但真正的相思之愁、傷懷之愁是任何酒都無法解除的。相反,只會愁更愁。“酒未醒,愁已先回”,就是這個意思。作者由 “黃菊”引出一個“酒”字,寫出了游子思婦的特別之處。這里既不失含蓄,也不失曠達。結句“憑欄久,金波漸轉,白露點蒼苔”,宛轉低回,意境悠遠,具有義蘊言中、韻流弦外的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作者在此故意宕開一筆,既不寫愁苦,也不寫相思,而是寫“金波”、“白露”,顯得清明廣遠。讀者通過“憑欄久”詞句,從全詞角度考慮,又確確實實能夠體會到詞中主人公的相思深遠與久廣。這是一種“無我之境”,也是一種 “有我之境”。
清代陳廷焯說:“少游 《滿庭芳》 諸闕,大半被放后作,戀戀故國,不勝熱中,其用心不逮東坡之忠厚,而寄情之遠,措語之工,則各有千古。”(《白雨齋詞話》卷一)這是一首寫男女相思之情的愁苦詞作,也是一首道自己政治失意的傷感之作。更確切地說,該詞是一首借男女離愁別恨寫自己仕途失意傷感的作品。據考證,此詞是秦觀坐黨籍,一謫南荒之時的詞作。作為政治失意詞而言,作者秦觀“寄慨身世,閑雅有情思,酒邊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亂”;(《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作為男女相思詞而論,可稱“清麗婉約,辭情相稱,誦之回腸蕩氣,自是詞中上品。”(夏敬觀《呋庵手校·淮海詞跋》)我們今天觀賞少游此詞,如兩者一并考慮,來一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鑒析,則更見其蘊藉清遠的思想與藝術之奧妙。
上一篇:含蓄類·絕不道破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風格類·天生好語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