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類·重疊式·疊字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片辭只字,不經累積,難生情味,盡人皆知;然有累積成為句調之后,而仍不生情味者,則配置不得其宜也。故辭位之配置,為言修辭學者所必當講求。……配置辭位之最見功效且最易為力者為重疊式,而為難為力且最為巧妙者為回文式,他若蟬聯、回環、排比等式均系乎辭位之配置。重疊式有疊字、疊辭、疊句三種。(《詹安泰詞學論稿》 第七章 《論修辭》)
【詞例】
聲 聲 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解析】疊字這種表現手法,在我國古代的詩詞曲賦中常被采用。疊字使用得恰到好處,往往能起到奇特的藝術效果。用之寫景,則景物更形象可感; 用之抒情,則情感更濃郁生動。昔 《爾雅·釋訓篇》 中,疊句凡一百四十四,“殷殷惸惸”一段連疊十字,人稱為“千古創格”、“絕世奇文” (《冷廬雜識》 卷五)。后世詩中亦常用疊字。如吳融《秋樹》 詩“一聲南雁已先紅,槭槭凄凄葉葉同”。劉駕詩“樹樹樹梢啼曉鶯”、“夜夜夜深聞子規”。又如古詩:“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晚唐李商隱尤喜用疊字。然而,在使用疊字上歷來受到人們交口稱譽的當推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這首 《聲聲慢》。
羅大經云:“起頭連疊七字,以婦人乃能創意出奇如此。”(《鶴林玉露》)張端義云:“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用 《文選》 諸賦格。后疊又云:‘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 俱無斧鑿痕。”(《貴耳集》)徐釚云:“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盤也。”(《詞苑叢談》)
當然,疊字的運用與否和運用的多少實不能成為判斷一篇作品藝術成就高低的依據,古人也多明白這個道理。如唐人李商隱 《菊詩》: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句法欠通, 故“轉成笑柄”(陸鎣《問花樓詞話》); 又如元人喬夢符 《天凈沙》: “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風韻韻,嬌嬌嫩嫩,停停當當人人。”通篇使用疊字,更被陳廷焯斥為 “丑態百出” (《白雨齋詞話》)。《聲聲慢》 的疊字所以值得稱道,原因就在于它逼真地傳達出了作者在國破家亡及原來本屬于她的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喪失殆盡之后的處境、神態和心理。“尋尋覓覓”,她在不由自主地茫然而又不停地尋找著; 然而,她什么都沒有找到,什么也無法找到,于是,“冷冷清清”,她感到了環境的惡劣難堪;這種“冷冷清清”的感覺一直透入到她的心里,因而更使她感到凄慘悲戚。僅此三句,十四個疊字,便制造了一種籠罩全篇的極為濃郁的愁慘凄厲的氛圍;而且由外而內,寫得極有層次。后面,“到黃昏,點點滴滴”,再次用疊字,則與起筆相照應,首尾渾然一體。
宋詞中有不少用疊字成功的例子,明楊升庵云:“一句中連三字者,如‘夜夜夜深聞子規’,又‘日日日斜空醉歸’,又‘更更更漏月明中’,又‘樹樹樹梢啼曉鶯’,皆善用疊字也。”(《詞苑》)至于李清照詞的用疊字,楊升庵也有說明:歐陽修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李易安酷愛其語,遂用作 ‘庭院深深’數闋”(同上)。可見 《聲聲慢》 的大量用疊字,是既有創作,又有所繼承的。
從文學發展的歷史來看,從使用疊字之高妙這一點來說,恐怕極少有蓋過李清照這首 《聲聲慢》 詞的。因為那是詩人的天才與其特殊的身世所構成的藝術精品。李清照此詞也屬于這類藝術精品,是稀世之音,是超然筆墨之外的杰作。論者盛贊其使用疊字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可為詞家疊字之法”(清代的 《問花樓詞話》),并非溢美。還有一個值得重視的因素就是這諸多疊字并不是詞人故意雕琢出來的。它是詞人情動于中而形諸于言的自然之音。唯其是心聲的自然流露,非刻意求工,故能在前人的基礎上創意出奇,從而韻味悠長,成為千古絕唱。后人在用疊字上多所不及,除了因為才力欠缺,恐怕還與刻意雕飾有關。
上一篇:修辭類·加倍法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修辭類·實陳告語式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