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歇后語小詞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漢語歇后語小詞典》1982年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歇后語,指由兩個部分組成的一句話,前一部分像謎面,后一部分像謎底,通常只說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歇后語,實即熟語的一種,俗稱半截話。多為群眾熟識的詼諧而形象的語句。運用時可以隱去后文,以前文示義,如只說“圍棋盤里下象棋”以示“不對路數(shù)”;“泥菩薩過江”,以示“自身難保。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外甥點燈籠——照舊(舅)”。歇后語給人以幽默感或風趣感,是漢語的有機組成部分。
《漢語歇后語小詞典》廣采桂北和全國各地流傳的歇后語,約2100多條,用漢語拼音字母拼音,對歇后語中的有關(guān)字、詞、根據(jù)讀者需要,適當加以注釋。歇后語如有出處,典故、酌情引述,以增長讀者的語文知識;對引文中生僻的字、詞,亦考慮讀者需要,適當注釋音義,或概述(串講)大意。解釋時,一般先分注,再引述歇后語的出處,然后串講,最后說明其比喻義(或含義)和用法。解釋中表〈方〉的表示方言,標〈口〉的表示口語,標〈書〉的表示書面上的文言詞語。又以〔辨誤〕正音、正字、正解、頗有裨于讀者。
上一篇:《漢書新證》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漢語詩律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