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鄰竊鈇》簡介|介紹|概況
寓言篇名。選自《列子·說符》。題目是后人所加。晉張湛《列子注》說:“意所偏惑,則隨志念而轉易。及其甚者,則白墨等色,方圓共形,豈外物之變?故語有之曰:萬事紛錯,皆從意生。”唐盧重玄《列子解》說:“事有疑似而招禍者多矣。自飛鳶墜鼠皆疑似成患。唯積德守無情不私者,乃能無患焉。故失鈇疑鄰,其事一也。”今人楊公驥《中國文學·戰國時代的寓言文學》說:“它說明,當先有主觀成見之后,便不能認識客觀真實。當人從唯心的主見出發去觀察客觀時,便不能發現客觀原貌。他所說的客觀證據,只不過是從他主觀生出的似是而非的假象和幻影。作者在寓言中不僅揭發了主觀揣測的不科學,指出‘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方法的錯誤,而且揭示了主觀推測和唯心成見的形成原因。不難看出,以主觀成見妄加揣測的是斧子的所有者而不是別人。所以這樣,是因為斧子是他的,因此當遺失斧子之后,由于個人私有欲所形成的急躁和得失觀念刺激下所造成的沖動,于是便產生了一系列的主觀偏見。由此說明,在階級社會,主觀成見和唯心觀點,大多是與個人得失和私有欲分不開的:私有欲不僅攪人的頭腦,而且蒙蔽人的眼睛,引起人的錯覺。這思想是深刻的,是具有教育意義的。”此篇寓言說明,判斷一件事情,不能毫無事實根據地瞎猜;帶著先入為主的成見觀察事物,沒有不發生錯誤的。善于抓住人物和事件的本質特征,采用夸張的手法,寥寥幾筆,將具有普遍意義的人物形象,勾畫得維妙維肖;并從中概括出具有深刻意義的哲理來。讀罷此文,“亡鈇者”愚蠢頑固、疑神疑鬼的形象如在眼前,他是一切主觀唯心者的活畫像。淡淡的敘述之中寓有褒貶,諷刺尖銳,揭示深刻,令人幡然深省。
上一篇:《疏影》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療妒羹》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