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類·人物交映之映襯式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人格交映格: 或先物后人,或先人后物,或人物互錯,句有輕重而語相映帶者,均屬此格。(參“借物起人之映襯式”)
【詞例】
菩 薩 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解析】此詞描繪的是一閨中女子的晨妝圖畫。“照花”二句寫梳妝完畢,最后以兩鏡前后對映(俗稱“打反鏡”)審看梳妝是否妥帖。這里的 “花”,本是指插于發髻上的飾物,但同時也用以表明女子的容顏有如花一般嬌美; 也就是說,詞明為寫物,而暗有人在。正因為花兒艷麗,人面也如花,所以在兩鏡對映之時,“花”與如花之 “面”才會相映生輝。
歐陽修有一首 《蝶戀花》 詞寫越女采蓮的情景,其中“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二句,寫水中花影人面相輝映,與溫庭筠此詞最為相似,可視為對溫詞的直接借鏡。此外,又如無名氏 《天仙子》 詞云:“淚珠若得似珍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紅絲應百萬。” 《清平樂》 詞云:“更被銀臺紅蠟燭,學妾淚珠相續。”皆情事與物象互為映襯,故都屬 “人物交映格”,與溫詞同類。
在 “人物交映格”中,人與物常常是一種“互喻”的關系,如 “人面”與“花”,“淚珠”與“珍珠”,“眼淚”與“蠟淚”,皆是如此,于是它也就具備了一種很明顯的藝術功能,即能夠激發讀者的“雙向想象”:一方面可由人事的特征想象出物象的特征,另方面又可由物象的特征想象出人事的特征;二者的特征都在這種想象中得到了加強和突出,因而給人的印象是十分具體鮮明的。
柳永的代表作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 寫游子的離別相思,雖然,它不是表現的人與物的關系,也不能引發讀者的 “雙向想象”,但它把 “我”的離別之苦與 “佳人”的愁思之態交錯起來寫,二者的相思都得到了加強和突出,僅在這一點上,它與 “人物交映格”的審美效果是相通的,故梁啟超說:“飛卿詞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此詞境頗似之。”(《藝衡館詞選》)
上一篇:聲韻類·音調清越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修辭類·分段回文式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