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字典史略》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劉葉秋著,1983年中華書局出版。作者原著有《中國的字典》、《中國古代的字典》和《常用字書十講》三書。此書系以《中國古代的字典》為基礎,或增飾舊章,或補充新意,《中國的字典》和《常用字書十講》的內容梗概也略具其中。書中依時代先后為次第,分字書的萌芽與奠基期(戰國·秦·漢)、字書的繼承與演變期(魏晉·南北朝)、字書的建設與發展期(唐·宋·元)和字書的進化與興盛期(明·清),又以體例相近為類別,縱橫交錯,分別加以介紹,從中可以窺知中國字典演變之跡。作者在前記中自稱:此書“僅粗舉綱要,略示源流。”開啟了認識、使用、了解中國字典的門徑。書中探討了字書——字典——詞典——辭書名稱的演變。指出“字書本指解說文字形音義的著作,即后來所說的字典。”“字書”做為解釋文字的著作的泛稱,在南北朝時期已經通用,以“字書”為書名的專稱始見于《隋書·經籍志》中。以“字典”為書名的,清代《康熙字典》是第一個。“詞典”(或“辭典”)之稱始于近代,字典和詞典相對有了界限,字書、字典也不再作為一部書的專稱來用。近年以“辭書”一詞代替“字書”,言之成文為辭,較“字”、“辭”的含義豐富得多,兼收并蓄,范圍更廣。中國的字書,見于著錄最早的是《史籀》15篇,相傳出于周宣王時太史籀之手。秦漢時的字書,以講訓詁的詞典《爾雅》最古。西漢揚雄輯錄漢代方言的詞典《方言》、東漢許慎以“六書”解釋文字的字典《說文解字》、劉熙以“音訓”釋詞的詞典《釋名》,均開中國字書的先河,現存的韻書,以宋人所編的《廣韻》最古。概括而言,中國古代字書可分為三大類:《說文解字》派講文字形義的字典;《爾雅》派講訓詁的詞典;《廣韻》派講音韻兼及文字訓詁的韻書。后出的各種字書,均由這三大系統發展演變而來。
上一篇:《中國俗語大辭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中國民間舞蹈文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