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云樓書目》的主要內容,《絳云樓書目》導讀
《絳云樓書目》是中國清代的一部私家藏書目錄。清錢謙益撰,約成于17世紀50年代,書名系從錢氏藏書樓——絳云樓而得。書成近200年后,才有清道光三十年(1850)南海伍氏刊刻的《粵雅堂叢書》本,《觀古堂書目叢刻》本,以及1935年商務印書館的《叢書集成》本。清代著名學者陳景云對本書的校注最為精詳。
錢謙益(1582—1664),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遺老、峨眉老衲、石渠舊史,常熟(今江蘇常熟)人。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和大藏書家。明萬歷進士,官至禮部侍郎,后降清,任禮部侍郎,不久即稱疾歸鄉。錢氏藏書被稱為“所積充牣,幾埒內府”(曹溶《降云樓書目》題詞),所收多為宋元刊本。他晚年在家鄉紅豆山莊筑“絳云樓”,將書重新整理為73大柜,儲于樓上。清順治七年(1650)絳云樓大火,藏書焚燒幾盡,錢氏痛不欲生。其后他一方面繼續收求書籍,一方面整理少量殘留書和追記被焚之書,編成《絳云樓書目》。錢氏藏書后歸于其族孫、藏書家錢曾。錢謙益詩作甚負盛名,與吳偉業、龔鼎慈并稱“江左三大家”。其著述除已毀失的《明史稿》250卷本外,尚有《牧齋詩抄》、《列朝詩集小傳》、《牧齋初學集》、《牧齋有學集》等十幾種。
該書共4卷,收書約3370種,按經史子集四部排列,共分為73類,其中經部分為經總類、易、書、詩、禮、樂、春秋、孝經、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小學、爾雅、經解,經書共16類;史部分為正史、編年、雜史、史傳記、故事、刑法、譜牒、史學、書目、地志計10類;子部分為子總類、子儒家、道學、子名家、子法家、子墨家、子類家、縱橫家、子農家、子兵家、子釋家、子道家、小說、雜藝、天文 、歷算、地理、星命、卜筮、相法、壬遁、道藏、道書、醫書、天主教、類書、偽書計27類;集部分為六朝文書、唐文集、唐詩、詩總集、宋文集、金元文集、國初文集、文集總類、騷賦、金石、論策、奏議、文說、詩話、本朝制書實錄、本朝實錄、本朝國紀、傳記、典故、雜記計20類。舟類下收書多者達224種,少者2種,多為宋元善本書。
由于該書系錢氏據焚余之書和追憶焚毀之書而作,故著錄詳略不一。有的書記有卷數、作者和冊數,間有注明版本及成書經過者,有的書則僅記書名。幸經陳景云據其所冗,補其所缺,注其未明,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本書的不足。陳注篇幅超過原文,且“極為詳贍,援據亦精審”(伍崇曜《絳云樓書目》跋),如在錢氏的《李燾續通鑒長編》一目下,陳注有卷數、成書經過、版本、作者簡歷、主要內容、書籍流傳等情況,共209字,內容為原書的數十倍,極大地豐富了原書內容,其注本受到后人的高度評價。
《絳云樓書目》雖然存在體例不完善、著錄不統一等不足,但總的來說仍不失為一本較好的私人藏書目錄。本書收錄不少善本書目,對于版本等情況也多有記載,并對少量書有較中肯的評價,這些對我們研究古文獻均有參考價值。在書目分類方面,本書設立的地志、天主教等類目,均為錢氏首創,表明了錢氏在目錄學方面的特有貢獻。
上一篇:《經訓堂叢書》的主要內容,《經訓堂叢書》導讀
下一篇:《緝古算經》的主要內容,《緝古算經》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