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曲總集·別集·曲· 詞臠》新詩鑒賞
散曲別集,一卷,明劉效祖撰。效祖(1522~1589)字仲修,號念誠,宛平(今北京)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曾為戶部郎中,陜西固原兵備副使,執法不避藩王,在朝不附權臣嚴嵩,官至陜西按察副使,后被罷官家居。
劉集中散曲、俗曲兼有。作者善于以俗曲描寫男女戀情,他往往用細膩的筆觸、生動活潑的語言刻畫男女青年在熱戀中的種種心態:“俏冤家但見我就要我叫,一會家不叫你,你就心焦。我疼你那在乎叫與不叫。叫是提在口,疼是心想著。我若有你的真心也,就不聽也是好。”(《掛枝兒》)“情書至,笑臉兒開。可見我冤家,情腸兒不改。件件事與我安排,句句話說得明白。滿紙春心,猶帶著墨色。他說我不久回還,你須權把心腸兒耐。少只在旬朝,多不上半載。喚梅香撣妝了間隅,把冤家的筆跡高抬。”(《鎖南枝》)這些作品中的用語都是純粹的京白,通俗明暢,易于上口,所寫又是普通人的極為普通的情感,這對一個曾中進士的士大夫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劉氏散曲風格也接近俗曲,但宦途的險,官場的丑惡,藉以攄寫其不得志的憤懣和抑郁:“參詳滋味熟,看覷機關透。排場戲轉新,宦海波仍舊。文繡喻犧牛,衣冠比沐猴。壯志驚蓬鬢,閑身且敝裘。知休,名利休拖逗;回頭,英雄盡土丘。”(《雁兒落帶得勝令》)獻
劉曲中還有一些諷刺市民社會中不良現象的作品。如諷刺巫婆的:“老師婆瞞神諕鬼,小僂啰撾鼓奪旗。心腸內狠做作,嘴臉上喬張致,都只要趁水和泥。甫能夠和成一大堆,撞倒東墻又不壘。”(《沉醉東風》)曲中生動刻畫了她的裝神弄鬼而又丑態百出的情景,如果造成了不良后果,她們又不負任何責任。
劉氏注重曲詞的音樂性,他的詞音韻諧婉,便于演唱,故在當時流傳甚廣。甚至連皇帝也派宦官索其作品。劉曲中還有一些較典雅的作品。
劉氏曲詞集很多,俱不傳。
此集為其從孫劉芳躅搜集殘存作品編成。有清康熙九年(1670)刊本。存套數一首,小令一百一十余首。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詞·宋七家詞選》簡介介紹
下一篇:《詩詞曲論·詩論·詩法家數》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