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花寶鑒
清代白話長篇狹邪小說。又名《怡情佚史》、《京華群花寶鑒》、《都市新談》、《燕京評花錄》。六十回。不題撰人。由序知作者為陳森。陳森,字少逸,號采玉山人、石函氏,毗陵(今江蘇常州)人。成書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
現(xiàn)存主要版本有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幻中了幻齋初刊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清幻中了幻齋后刊本,藏上海古籍出版社;清咸豐刊本,藏鄭州大學圖書館;申報館排印本,藏河南省圖書館;1931年受古書店鉛印本,藏杭州圖書館。1985年臺灣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影印幻中了幻齋刊本,1989年寶文堂書店排印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幻中了幻齋后刊本,1993年齊魯書社“中國古典小說普及叢書”排印幻中了幻齋刊本。
翰林院侍讀學士梅士燮之子梅子玉,號庾香,年方十七歲,才貌出眾。一日,好友顏仲清、史南湘來訪,三人同賞南湘新作《曲臺花選》,其中開列名伶袁寶珠、蘇蕙芳、陸素蘭、金漱芳、林春喜、李玉林、王蘭保和王桂保等八人,稱他們才、德、貌極為出色,并對每位都各有贊語評說。梅子玉雖出身紳衿之家,卻沒有沾染上京城捧戲旦的惡習,故不以為然。后偶見初入京師的杜琴言、秦琪官,驚嘆美貌。正月初六又親睹琴言演出《尋夢》,更嘆服其色藝冠群,不禁朝思暮想。那杜琴言十歲時,父母雙亡,從此淪落梨園。而當時梨園優(yōu)伶多為人狎侮。琴言一次夢見萬樹梅花,香雪如海,正觀賞之時,突身陷入坑,卻被一美少年相救。琴言這次乍見子玉,便認其為夢中救他出陷坑之人,也對子玉思慕不已,時刻放在心上。直至怡園賞燈之夕,兩人才在名公子徐子云的巧制燈謎和移花接木安排下,欣然相會,相互引為生平第一知己,纏綿于繾綣之情中。
此時有一個無賴魏聘才來投靠梅府,希望得到提攜。聘才伶牙俐舌,子玉樂意和他相處。不料,梅學士赴任江西學差,聘才遂改換門庭,投靠京城華公子家。
卻說子玉、琴言一別,因身份、地位懸殊而久久不得再見,兩人都神牽夢繞,相思成疾。琴言在自己的住所及隨身所穿的服飾上均遍布梅花圖案,睹梅思人。而子玉為了鐘情琴言,把自己用的荷包、扇絡(luò)等物都做成琴的樣式,借此寄托情思。
魏聘才另覓新主后,忘卻梅府恩情,以怨報德,因曾貪戀琴言美色遭到拒絕而
清幻中了幻齋后刊本《品花寶鑒》扉頁書影
清幻中了幻齋后刊本《品花寶鏊》正文書影
懷恨在心,故不僅花錢雇人凌辱琴言,又慫恿華公子買進琴言。這時浪蕩子奚十一也想用錢收買戲弄琴言,連連威逼琴言,琴言只得投靠權(quán)勢灼人的華府權(quán)且避禍。臨進華府之前,他托人贈物給子玉。子玉見后,神魂顛倒,語無倫次,大病一場。梅母聽兒子病中常呼琴言名字,就托人設(shè)法帶琴言來府中與子玉相會,兩人互訴衷腸,子玉心稍寬,病也漸愈。奚十一和魏聘才則色心不改,在宏濟寺狼狽為奸,設(shè)圈套侮弄琴言,琴言置威脅利誘于不顧,寧死不屈,憤然把奚十一的翡翠玉鐲摔碎于地。琴言私出華府會見子玉后,被華公子冷落,逐出華府,又逢師娘逼債,處境十分窘迫。幸有同道名伶蘇惠芳、袁寶珠、陸素蘭等人慷慨解囊集資,搭救了淪落風塵,受人挾制侮弄的琴言。又有仗義的徐子云公子相助捐款,使琴言還了債,贖身出師。
琴言贖身后暫住徐公子家中,子玉得常在怡園與他相見,很是高興。這時有個叫王胡子的書商到怡園來,眾人聽說他極善扶乩,便請他占卜。琴言問身世,仙人說他前世是女子,十五歲就夭折。寄居徐府的名儒屈道生問卜,仙人判說他前世是琴言的生父。那屈翁年已六十,學富五車,卻時乖運蹇而不得志,曾評說琴言“雖非富貴中人,卻不失為清高一路,心性孤傲,若不愿為,雖死不從,若心甘情愿,又死而無怨”。屈翁與琴言都孤寂無依,互有好感,又有子玉等人從中撮合,琴言遂拜屈道生為義父,從屈姓,改名勤先,號琴仙,改去優(yōu)伶面目,隨父在怡園內(nèi)海棠春圃住下讀書。
不久,屈被任為南昌府通判,琴仙隨父赴任江西。臨行前的端午節(jié),琴仙與子玉駕船游覽,難舍難分,灑淚而別。琴仙和屈翁途經(jīng)江陵,屈道生游清涼山不慎跌傷,得半身不遂之癥,移居護國寺后,延醫(yī)調(diào)治無效而亡。琴仙主仆在寺中守靈,忍饑挨凍,境況困窘。正在此時,子玉父親梅士燮擢升吏部左侍郎,赴京城途經(jīng)江陵,聽說舊友屈道生義子在寺中守喪,便慨然買棺葬殮,還帶了琴言回轉(zhuǎn)京城家中。這時子玉也在秋闈應試,三場皆捷,榮膺編修之職,并已擇吉完婚,新婦瓊?cè)A面目酷似琴言。琴言住進梅府后,士燮囑子玉盡心教他讀書,琴言從此脫離苦海。
與此同時,破落書香門第出身的田春航游學來京,他狎優(yōu)成癖,不思上進,流落街頭。他喜愛名伶蘇惠芳,因而天天暗中跟隨蘇的行蹤。如此一個月,蘇有所察覺而感動,等當面見到田春航后,見他容貌俊秀,談吐高雅,兩人便結(jié)成知己。蘇惠芳雖是優(yōu)伶,卻有慧眼,勸春航不要再去花街柳巷,應專心于功名事業(yè),還出錢資助扶持他,對他一片恩深情厚。春航感其真誠,改掉紈绔習氣,終日在宏濟寺中刻苦攻讀。不久果然不負惠芳一片苦心,高中狀元,并與名門閨秀成親。春航便將蘇惠芳接到家中同住,以諍友相敬待之。
惠芳、寶珠、素蘭等諸名伶為終身前途著想,棄梨園舊業(yè),改行經(jīng)商,合伙出資開了“九香樓”店鋪,賣些古董、書畫、針線、綢緞等物,以維持生計。這時,九位名伶俱已贖身出師,都搬在店鋪中住,從此“跳出了孽海,保全了清白身子”,得到了較好的歸宿。為了表示徹底與被歧視看輕的梨園伶優(yōu)決絕,九人將所存的舞衫歌扇、翠羽金鈿等物,當眾一并焚化,只見火光五色,吐金閃綠,這些梨園舊物遂盡成灰燼。
上一篇:《咒棗記》介紹|賞析
下一篇:《唐三藏出身全傳》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