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之不喜,失之不憂,不管順境,還是逆緣,都能以一顆平常心處之,這是人的修為,也是人的定力之所在。有人說,“當從變中求一,動中求定,難中求成”。又說,“變動難,一定成”。可謂定之三昧。
《金剛經》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這句話告訴我們要自律,自律就是定力。譬如酒駕。一位赴澳大利亞公干的朋友講了這樣一件事:初到澳大利亞時,幾位在那里經商的朋友為他接風。席間,大家觥籌交錯,聚會結束時,所有的人都喝得有八九分醉意了。大家都是開車來的,如何回去?一位酒已經醉了的朋友犟著說自己能開車,但東道主堅決將他攔了下來,并用手機打了報警電話:“我們幾個人在某某飯店喝醉了酒,請幫忙送我們回家。”我這位朋友正在疑慮,來了兩名警察,“刷”的一個敬禮后,恭敬地說:“謝謝你們對公眾安全的關心,請問諸位住在哪里?”問明白以后,警察接過幾個人的鑰匙,把他們的車停在了停車場,然后交還了鑰匙,用警車把他們每個人送回家去了,一路上,再三感謝他們對公眾安全的關心。
“不取于相,如如不動”還告訴我們,人不能被環境所轉,這是修為的上乘境界,泰山崩于前而目不側,白刃交于前而面不改色。如何才能處變不驚,心平如鏡?只有依靠定力。定力從何而來?要像愛惜水那樣,要好好地修補堤壩,蓄存好每一滴流水,不使其流失。不散亂,才能有積蓄;有積蓄,才能映出世相,前后兩步都離不開“定”。為什么要修“定”?只為求智慧而已。智慧像流水,不加以積蓄,就會漏失掉。“定”的作用是增長智慧,前人講“由定生慧”便是這個道理。修為的境界便是一種定功,如果沒有這種定功,遇到逆境你就沉不住氣,也成不了氣候,干不成事。當年,荊軻刺秦王,本來他是帶了一個副手秦舞陽。按理說秦舞陽十三歲就殺人,應該具有一定的膽識。但是他和荊軻走到秦宮,一看到秦宮的威嚴,就面容變色,兩腿發抖,邁不動步子,為此只能由荊軻獨自當此行刺的大任。有這樣六句話說得好:“處世不求無難,以患難當解脫;究心不求無障,以障礙為逍遙;立行不求無魔,以群魔為法侶;謀事不求易成,以事難為安樂;于人不求順適,以逆人為園林;被抑不求申明,以受抑為行門。”
在企業發展道路上,時時都會面對許多誘惑,若經營者沒有足夠的耐力、毅力及定力,急于求成,輕率行事,不但目標難以達到,而且還可能會前功盡棄,付出慘重的代價。1990年3月,秦池酒廠在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注冊成立。經過五年的創業,1995年秦池酒廠實現利稅3588萬元。同年,“秦池”斥資6666萬元奪得1996年中央電視臺的廣告“標王”,成為“標王”之爭中的一匹黑馬。這一轟動效應給“秦池”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使“秦池”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但是“秦池”沒有注重提高產品質量,缺乏對白酒市場的現狀和前景的分析,盲目地擴大生產規模,而且為了滿足市場需求,秦池酒廠用從四川購來的原酒勾兌白酒銷售。雖然勾兌是白酒行業普遍采用的一種生產方式,所購原酒也經專家嚴格挑選,但還是因此埋下了隱患。
1997年,“秦池”又以3.2億元的天價奪得中央電視臺廣告的“標王”。正當“秦池”期待著“標王”效應再為他們帶來滾滾財源時,一些新聞媒體披露了“秦池”大量勾兌白酒出售的事實,消費者很快就表示出對“秦池”的不信任。因而“秦池”酒銷量急劇下滑,產品出現積壓。但是因為投標花了大量資金,“秦池”已經沒有能力打破僵局,只得承受了很大的損失。
“秦池”的發展走進了“欲速則不達”的誤區,為了快速的發展,導致了對質量的把關不嚴,結果只有名利雙失。
人生就是一種體驗。我當知青的時候在寬甸縣楊木川,那是長白山的北部,覆蓋著茫茫的大森林,那片山野是一種原始,是一種樸拙。《尚書·舜典》有這樣的句子:“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為了體驗這句話的意境,我在大自然里尋求、體驗、磨煉。這句話說的是人的定力,不要為環境所轉,重要的是人的內心,大自然的風雨給人的是一種恩惠,你得體驗天地的好生之德。夏天的夜晚,草房外大雨滂沱,電閃雷鳴。夜半時分,我推開房門,赤著腳奔向山野,我跌跌撞撞地沿著山路走到一個空場。這個空場是雷火把樹木燒毀而形成的,還殘留著一些木樁。我站在這兒仰望蒼穹,一道閃電像枯藤像樹干把天地照得通亮。周圍是高大的擎天大樹,仿佛在擁抱著我。大雷在耳邊炸響,瓢潑大雨像一張雨布蒙著我的臉使我睜不開眼睛。那一刻我努力體悟大自然,我和山林和天地有了一種共語:大山在風雨中那樣的寧靜,它紋絲不動,這就是一種定力,一種自信,一種毅力。很多人看到過泰山巖石中的一棵松樹,就是一粒種子被風吹到泰山的巖石之上,它不怨天尤人,它在等待,在等待一場風雨,讓風將其吹到石縫之中,讓雨滋潤它,使它生根發芽,生出一棵松樹,笑傲群山,仰望蒼穹。我們的企業文化、企業管理,效法自然,就會得到我們的道。過去,我們提出的螞蟻啃骨頭精神,就是效法螞蟻,現在提出學習狼性是指要有一種團隊精神。做企業重要的是能夠超越,有超越精神才能把企業不斷做下去,才能使企業長壽。
面對逆境、艱難困苦,人往往持有一份定力。克服這些,這些環境都可以成就你。然而面對順境,面對著成功,各種誘惑紛至沓來,人們往往會招架不住,于是動心了,著相了,墮落了。人重要的是有智慧,記得法國有一位作家,他獲得了諾貝爾獎,很多記者在找他,鮮花美酒在等著他,各種榮譽潮水般向他涌來,但他卻跑了,躲了起來。躲到哪里去了?躲到深山曠野一個廢棄的羊圈里隱居起來。所以還是這句話,人能夠克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成就正果,遇到逆境、順境都不動搖,才是真正的英雄。
一次,到鄭州邙山,我讓司機載我到黃河邊上。我們站在黃河堤岸上,看著平靜的黃河水,緩緩流動,我動了游泳的念頭。我說下去游泳會不錯。司機卻說,這水哪能游泳,你看到這水面那么平靜,可水下有湍急的暗流和旋渦。我立刻省悟,是的,誠哉斯言!黃河萬里,奔流到海,它有深厚的內力,也就是內斂之力。其實人的修為也是這樣,言談舉止,舒緩不急不躁,即是一種內力,這是修身養性所獲得的。有這種內力才能“不取于相,如如不動”,不管順境還是逆緣,它都能以平常心待之,這就是所謂的砥柱中流。
上一篇:過度享受是折損你的生命
下一篇:世界,需要一種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