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娘慕色還魂》簡介|鑒賞
明代白話短篇小說。載明何大掄《燕居筆記》卷九,余公仁《燕居筆記》卷八題作《杜麗娘牡丹亭還魂記》;晁瑮《寶文堂書目》著錄,題作《杜麗娘記》。三者當為同題材,或即一本之異名。
本篇敘杜麗娘還魂和柳夢梅結合事。南宋光宗朝間,杜寶任廣東南雄府尹,生一男一女,其女年十六,小字麗娘,男年十二,名喚興文。季春三月,麗娘帶侍婢春香往府衙后花園游賞,觸景傷情,感嘆青春虛度,光陰易逝?;胤亢髩粢娨蝗豕跁?,手執柳枝。兩人在牡丹亭畔,芍藥欄邊,共成云雨歡情。忽值母親至房中喚醒,一身冷汗,乃南柯一夢。麗娘思念夢中之事,未嘗放懷,次日獨往后園,冷靜寂寥,杳無人跡。忽見一株大梅樹,梅子磊磊可愛,歸告春香:死后當葬于梅樹之下。麗娘自畫一小影,題詩一首: “近睹分明似儼然,遠觀自在若飛仙。他年得傍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柳邊?!弊源他惸锎呵殡y遏,朝暮思之,執迷一性,懨懨成病。求醫無效,問佛不靈,一命嗚呼。杜寶依麗娘遺言,把她葬于后花園梅樹之下。杜寶三年任滿,另選他官。新來府尹姓柳名恩,止有一子,名柳夢梅。柳夢梅在后園拾得麗娘自畫小照,掛在房內, 日夜思念不止。一夕,柳夢梅聞得扣門聲,開門視之,乃一絕色女子, 自言鄰家女,慕生豐采,故奔至此,愿成秦晉之歡。兩人相合,恩情甚篤。經柳夢梅再三追問,女子始告以實情,乃前任府尹之女麗娘,死后葬于后園梅樹下,并囑托柳夢梅開棺,當可還魂。次日柳夢梅稟告父母,發棺視之,見麗娘顏色如生,移至密室,果然還魂復生,夢梅與麗娘遂結為夫妻。后柳夢梅應試, 中二甲進士,授臨安府推官。時杜寶任江西省參知政事,路經臨安,合家歡聚。
本篇通過杜麗娘由生而死,由死復生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禮教對人性的壓抑和禁錮。小說未寫麗娘父母對她婚姻的干涉,但麗娘終日被關閉在府衙中,失去和外界接觸的自由,情欲得不到滿足和發泄,只能郁結在心頭,因此得病身亡??梢赃@樣說:杜麗娘是受封建禮教的迫害而死的。小說歌頌了杜麗娘和柳夢梅對愛情的大膽追求,描寫了情欲的滿足給人們帶來的幸福和歡愉,通過麗娘的還魂,說明“情”有起死回生的巨大力量。這對“情”的肯定和歌頌,在當時有反封建的積極意義。
小說的故事情節生動曲折,想像奇特,富有浪漫色彩。對杜麗娘鐘情的性格刻畫得比較細膩深刻,通過游園驚夢、尋夢等情節,逐步深入地描寫她對愛情的渴望和追求,揭示出人物性格的邏輯發展。文字簡潔雅馴,敘事方式有濃厚的說書味道,如寫杜麗娘還魂, “但見身材柔軟,有如芍藥倚欄桿,翠黛雙垂,宛似桃花含宿雨。好似浴罷的西施,宛如沉醉的楊妃。”用人們熟悉的典故和比喻寫事狀物,在話本中是常見的。
明代劇作家湯顯祖據此創作了《牡丹亭》劇本,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瑰麗的珍寶,杜麗娘還魂的故事也隨之廣為流傳。
上一篇:《李章武傳》簡介|鑒賞
下一篇:《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