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但道存在,違背了道,就會受到懲罰。古今中外,因貪財貪色,丟掉性命,屢見不鮮,這就是一業障目,只看到眼前的享受,沒有看到這個過程的結果。所以人應保持一份清醒,修正行為,不造惡業,這樣你的人生就會結出善果。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中,在我們的待人處世中,我們都在織著一個業因果報的大網,善根是德之本,是做人的根基,種諸善根,無量福德。因為世界是一個整體,你種了善根,得到幸福,是對你的回饋。
曾經有人這樣說過:播下一種心態,收獲一種思想;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果報是對人們的一種警醒、一種警示。在時空中,一切都是因果,所謂業因果報,由如是因結如是果。怎么能產生果,在于業,業就是你的造作行為。人們貪戀財色,之所以貪戀,他以為別人看不見,就是不存在,實則不然。種下了業,這個業盡管別人看不見,但它也是存在的。人不知,但道存在,違背了道,就會受到懲罰。古今中外,貪財貪色,喪失性命的屢見不鮮,這就是一業障目,只看到眼前的享受,沒有看到這個過程的結果。所以人應當保持一份清醒,修正行為,不造惡業,這樣你的人生就會結出善果。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中,在我們的待人處世中,我們都在織著一個業因果報的大網,三千大千世界,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無邊無際的廣大世界,佛陀包容我們的心量,他給我們提出了一種化解煩惱的方法,即大而化之。遇到煩惱,遇到逆境,遇到惡緣,你的心量進入到三千大千世界,你就會得到一個清凈的世界。
佛陀所說:種諸善根,無量福德。善根是梵語,意為善本、德本。它成為善根就是無貪、無嗔、無癡。貪嗔癡佛家稱為三毒,所謂貪嗔癡,貪就是貪財、貪色、貪名;嗔就是嗔恨,就是與人斤斤計較,心里只有自己,沒有他人,常常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和人爭吵,三句話合不來就惱怒發火;癡就是愚癡,不明白事理。種善根,就是去掉三毒,就是要把貪心化為奉獻之心,把憎恨之心化為感恩之心,把愚癡之心化為智慧之心。
1995年12月的一天傍晚,美國馬薩諸塞州勞倫斯城的莫爾登紡織廠發生了爆炸,大火在廠區內肆虐了整整一天一夜。火災造成的經濟損失達3億多美元,近12萬平方米的廠區滿目瘡痍,有近百年歷史的廠房僅剩下幾根焦黑的框架,機器設備變為廢鐵,所有產品的生產、設計、印染等各種最重要的數據資料軟件也一起化為縷縷青煙。
爆炸當晚正與家人共進自己70壽辰生日晚宴的莫爾登廠的主人、執行總裁阿隆·費爾斯廷,立即從50公里以外趕到勞倫斯。面對熊熊大火,眼見祖父于1906年創辦的心愛的工廠已化為烏有,他悲痛欲絕,心里反反復復用莎士比亞筆下李爾王的話鼓勵自己:哪怕“肝腸寸斷”,也絕不流淚。后來他告訴《紐約時報》的記者:“當時我對自己說:‘我一定得有所創新。也許莫爾登廠還可以絕處逢生。’”
12月14日晚,火災過后僅僅三天,面對一千多名員工,阿隆·費爾斯廷高聲宣布:“我鄭重聲明,在今后一個月,也許更長時間里,所有員工都會得到全額工資……莫爾登廠能為大家做的比錢更重要的事,是讓所有的人回到工作崗位上!1月2日,我們將重新啟動,在90天內我們將全面開工。”
阿隆先后拒絕了各種不發員工工資、犧牲員工利益的建議和想法,他堅持撥出1500萬美元為所有的員工支付工資,即每人每小時平均12.5美元,比同類廠高出3美元。一位高級管理人員半開玩笑地說:“我們是不是變成了一個非盈利組織?”阿隆堅定地表示:我既不是要經營一個不盈利的紡織廠,也絕不能像某些企業社團變得越來越目光短淺和背離工人。這種維護工人利益的做法,不僅得到了銀行、政府官員、客戶以及各方面的支持,同時使莫爾登廠更具有了凝聚力。阿隆面對管理人員信心十足地說:“正因為如此,從長遠的觀點來看,我們將贏得最后的勝利。”
火災后,社會各界和許多公司紛紛解囊相助,向莫爾登廠伸出了援助之手。對此,阿隆說:“所有這些捐助不是莫爾登廠的,錢是莫爾登廠員工們的,我為此感到欣慰。”
作為經營者,阿隆眼中的無價之寶是人,是愿意與公司同甘共苦的忠誠的員工。所以火災后,除了保證工資外,阿隆反復強調:“我們為工人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讓他們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上去。”因為公司恢復生產,取得成功,邁向未來的繁榮興旺的鑰匙就掌握在員工的手中。
阿隆一向認為,經營者首先要做一個忠誠正直的人。如果利欲熏心,以孟浪投入、盤剝用戶、壓榨員工、犧牲信譽為手段來經營生產,雖然一時奏效,但根本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要想得到客戶的認可,必須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關鍵因素是高水平的技術、高素質的員工。而與技術相比,阿隆認為高素質的員工是第一位的因素。
濃煙散盡,一片廢墟。莫爾登廠員工沒有退縮,阿隆無私無畏的決心與行動震撼了所有的人,給了他們勇氣和力量。大家立即行動起來了。只用三天時間,工人們就把未毀壞的機器搬運到了倉庫,在倉庫里開動機床,開始生產波拉泰克。
一周以后,一家鞋襪制作公司應邀來廠參觀,得到了價值數千美元的新生產的波拉泰克。莫爾登廠和這家公司將波拉泰克做成鞋襪,每雙鞋襪都釘有一個標簽,標簽上寫著“新莫爾登廠的第一批產品”。
兩周后,莫爾登廠的龍頭產品波拉泰克織品的生產能力已恢復到火災前的80%。在社會各界的救助下,購置了15臺新機器,而且通過與客戶坦誠交換意見,在互相理解的基礎上,制訂出了新的市場營銷計劃。有些甚至在自己的商品目錄里介紹莫爾登廠。客戶們在寫給莫爾登廠的數百封信中表示:只要你們重新開工,我們就馬上回來。
三周后,波拉泰克基本上完全恢復了生產,50%的員工返回了車間。
五周后,三分之二的工人已經走上了工作崗位。33名火災中受傷的員工中只有4名還未出院,但莫爾登廠已經為他們留出了工作崗位。“我絕不能推卸自己的責任,”阿隆說,“還有許多事情在等待我去做,因為仍有一些人還沒有工作,所以我必須繼續努力。”
七周后,1996年春季的毛絨織品已能如期供貨。
一年后,一座價值1.3億美元、近6萬平方米的新廠房從廢墟中拔地而起,車間里安裝有數十臺由計算機控制的印染機、成品機等。所有計算機均與控制中心相連,對每一道工序都可以通過控制中心進行有效監測,實現了生產自動化。還通過計算機網絡及軟盤等及時向客戶提供最新的詳細信息。火災非但沒有摧毀莫爾登廠,反而為其提供了技術更新的契機,加快了向高科技邁進的步伐,使公司在很短的時間里就站在了信息與自動化技術的前列,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使供貨周期比過去縮短了一半。
莫爾登廠的變化日新月異,1997年9月便舉行了開工典禮,重新正式投產。每周21萬多米的波拉泰克從新的生產線上滾滾而出,近3000名員工已有了新的工作崗位。
在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正是他們念念不忘員工的利益,與員工同進退的行為感動了“上帝”,使企業起死回生,越辦越好。
善根是德之本,是做人的根基,也是中華文化最本質的東西。《金剛經》中佛陀強調的種善根與儒家強調的修身如出一轍。誠信、敬業、寬容、自強是立身處世之本,是一個人成就事業不可或缺的。而現在的教育傳授給孩子的只是技能,只重視考試考高分,做人的道理孩子們卻懂得很少。就好比參天大樹,雖然長得枝葉茂盛,但沒有深深扎根,一場風雨襲來,顯然它不能經受風雨的洗禮。中華傳統文化立身處世的道理,是我們的祖先延續了幾千年的寶典,這些寶典遠比我們的物質資源更為珍貴更為重要,因為它是我們這個民族乃至全人類的財富。可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這種道德資源正在一天天流失,這種流失也用不著世人的暢想,也用不著理論家的演繹,我們每個人都會切切實實地感受到。2010年4月9日下午,我坐在沈陽至大連的火車上,坐在我對面的是兩個年輕人,像是大學生。一會兒這個女大學生的手機響了,手機里講的是學校學生的一些事情。她接完手機以后,這個男大學生就和她搭起了話。男大學生問女大學生,你是學什么專業的,念大幾。這個女大學生聽后哈哈大笑,我早就畢業了,在學校當教師,三四年了。這個女教師挺爽快,無話不談。我在旁邊聽著他們的談話,這個談話應當說是第一手材料。我在報社當記者時,與采訪人訪談式的談話中被采訪人的談話總有些造作,有些水分,而這兩人的談話是很自然的,沒有絲毫造作,是當今社會現實的一個縮影。這個女教師和男同學一路上講了幾件事情。她講,一天一名女學生走到她的面前,老師我問你一個問題,老師你每天能夠把五千元錢花完嗎?老師說,我干什么一天能花五千元錢。這名女學生自鳴得意地說,我能。因為這名女學生的父親是煤老板。這位年輕女教師,又講了一件事,有一天下午,她走出辦公室,看到一名已畢業工作的學生又回到了學校,于是問這名同學,你不是工作了嗎,你怎么又到學校來了。同學說,我不干了,我到學校溜達溜達。老師說,你為什么不干了?同學說,老師你不知道啊,太嚴格了,哪能受得了啊?老師問,怎么嚴格了?你說我聽聽。這名同學說,老師,他們竟然不許我遲到不許早退,這樣我怎么能呆呢,我哪能受得了?老師和這個男大學生講,她們學校這名學生上課遲到早退是家常便飯,現在的老師不敢管,也不愿管,他都成習慣了。年輕老師繼續說,現在的學生習慣就是向家長要錢,這是他們的本事,而且他們要錢一點兒都沒有顧忌,對父母基本是命令式的,呵斥式的,你趕緊給我錢吧,我沒錢了。很少關心父母,問候父母的身體。這就是道德水土流失啊!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應當把中華文化立身處世的道理和品德教育作為教育的根本,也就是要給學生們種善根,這是一個百年的大計。
還有一個真實的案例,開發區一家外資企業進行招聘,有四個人進入到最后面試階段。他們進來之后,老總說有事,先出去一下。幾分鐘后,老總回來了,說,你們都沒有被錄取。他們都很疑惑,說,為什么?老總說,你們想想,我不在的這幾分鐘,你們都做了些什么?我這里有監控錄像。主人不在,不能隨便翻動人家的東西,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你們連這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我們公司還有什么工作能安排你們做。學生面面相覷,這些規矩學校老師也沒教啊。
以上這些都不是天方夜譚,都是切實存在的,所以我們講中華文化,講立身處世。“種善根”,就是一種道德修養,人要有一顆道義之心。一個企業如果對利益量化,斤斤計較,就很難做下去。創業時期,大家都同心同德,艱苦奮斗,而一旦企業發展了,問題也就出來了。每個人都開始從自身利益角度考慮,都覺得自己的貢獻大,自己應該多得,最終這個企業必將走上絕路。所以對一個單位、一個企業來講,重要的是要有道義之心,這個道義之心就是種善根。
古今中外的大思想家,都提倡注重教育,認為教育是國家的一項最根本的大事。戰國時,臨淄有個“稷下學宮”,這里尊師重道,給教師優厚的生活待遇和較高的政治地位。《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崇之。”(齊王賞識學士,從淳于髡以下都任命為列大夫,為他們在繁華的大街兩旁蓋住宅,以示對他們的尊崇和偏愛。)在我國古代,儒家用四書五經教育人,孩子從四五歲就要讀,一直到十二歲都要背誦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做人處世的道理,先讓他們背,默記于心。到了十三歲進了太學老師才給講解,這時候他們便豁然貫通,也打下了他們一生做人的根基。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說一個國家有兩件大事,第一件是要建好糧倉,糧倉裝滿糧食好讓人們吃飽飯;第二件是要建有寺廟等心理衛生場所。柏拉圖的理論奠定了西方國家發展建設的思想理論基礎。我們到西方任何一個大都市,整個城市街道都是以教堂展開的。今天整個西方國家的青少年中盡管有個別的暴力和違法事件發生,但整體上還是趨向文明,這是宗教的作用。宗教對他們的熏染和教化使他們知道了做人的基本道理和禮儀,他們也把宗教的精神進行現代轉化,變成一種資源和力量推動資本主義的發展。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金剛會上告誡他的弟子,也是告訴世人,要種善根,無量福德。今天,在現代化的洪流和浪潮之中,我們學習佛陀的教戒,我們應當深知警醒。種善根就是要抓教育,而教育不是單純的技能教育,其根本是安身立命的修身大道。我們富了,生活好了,就沒有危機了嗎?恰恰相反,我們最大的危機是精神危機、信仰危機,也就是人缺少善根。中華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參天大樹,根深才能葉茂。我們的學校教育,重點是否放在德育?家庭亦然,今天的孩子中獨生子女居多,老人和家長都寵慣孩子,他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只管自己,不管別人。小孩子在幼兒園和小朋友打架,回來告訴家長,幾乎大多數家長都護著自己的孩子。孩子們自私,缺少中華文化所提倡的,注重節儉,吃苦精神,誠信,助人為樂等。我們大連市企業文化研究會的會議室每逢周六和周日都有一些中學生補課,我觀察他們的行為舉止,孩子們大多缺乏一種愛護公物的道德意識。夏天,我們研究會的大門裝上了門簾,學生們進門不是輕輕地撩起門簾,而是使勁地撕扯,就像沖鋒一樣沖進大門。每逢學生們來上課,我們的門簾都被他們扯掉,一些女學生走路低著頭,也不看前方,缺少一種安詳之氣。有一次我躲閃不及差點被撞到。每逢學生上完課,書桌的抽屜里面都一堆垃圾,飲料罐、果核,他們不知道往垃圾筒里扔。所以我們要種善根,要在學校里對學生進行道德修養的教育,當然了這也是全社會的事情,家庭應配合學校重視對孩子的品德教育。應當說,儒家的《弟子規》是一個很好的教材,種善根,不僅要想到自己,更要想到別人,關心別人,不僅要想到我們這個時代,更要想到我們的子孫后代。教育是關乎子孫萬代的大事,我們要把中華文化傳承下去,把這個寶貴的精神遺產傳給子孫后代。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給子孫后代留下物質上的財產,今天我們在享受古人所留給我們的物質遺產的同時,也在感受著其中所蘊含的精神財富。他們經數千年而不朽,這本身既是一種物質,又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
然而今天我們給子孫后代留下了什么?各地因工程質量問題導致的事故此起彼伏,僅2011年7月份,5天內有3座大橋相繼發生坍塌事故:11日,建于1997年的江蘇鹽城境內328省道通榆河橋坍塌;14日,建成不到12年、造價逾千萬元的當地標志性工程——武夷山公館大橋倒塌;15日,通車僅14年的杭州錢江三橋引橋橋面塌落。這樣的事故,讓人不由得回溯近年發生的一系列垮橋慘劇:2010年的河南欒川大橋,2009年的湖南株洲高架橋,2007年的湘西鳳凰橋,1999年的重慶綦江彩虹橋……對于一個有著數千年造橋歷史、建于1400多年前的趙州橋迄今仍然屹立的民族,卻必須接受“橋塌塌”頻發的現實,這真是令人痛心,也讓人追問:我們的路橋“提前”進入風險期,其原因何在?這些建筑安全,絕不是簡單的鋼筋水泥問題,它更是人心工程。為了追求利益,大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于是就出現了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豆腐渣”工程,沒有好的人品很難有好的產品質量,人品決定了產品的質量。
再看看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身邊事。某市偌大一個電子城,沒有一家攤位敢說自己組裝的電腦一年之內保證不壞。一年不敢保,半年不敢保,三個月仍然不敢保,這是他們不敢承擔責任、對自己的產品缺乏自信啊,這是何等的令人擔憂!
我們的古圣先賢在幾千年前就苦口婆心叮嚀我們,天人合一。大地就像我們的身體一樣,各種山石礦藏就像我們身體的骨骼,石油就是我們身體里的血脈,對地球的破壞就是對我們人類自身的破壞。《山海經》這本書闡述了生態保護的思想,它講了空間對資源的承載,萬物相互依存,眾生各有其性,人的欲望永難滿足,等等。它在《山經禹曰》說:“此……戈矛之所發也,刀鎩之所起也。”這句話告訴我們人類不能對大自然對地球瘋狂掠奪,地球就像我們身體一樣,受害的是我們自身,如果這樣瘋狂地掠奪,我們人類還能在地球上生存嗎?2010年5月2日在美國墨西哥灣發生的英國石油公司鉆井平臺原油泄漏事故,很長時間也沒有辦法止住,造成了大面積的污染。世界有識之士正憂心忡忡。中國有句老話,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它像一幅現實圖景展示在我們面前,對利益的瘋狂追逐,正使地球一天天走向末日。
種諸善根,無量福德。因為世界是一個整體,你種了善根,得到幸福,這是對你的回饋。善根是要有一顆大愛之心。當年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條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莊子具有一顆大愛之心,他不僅濟于人,也濟于魚。佛陀有一顆慈悲胸懷,是真愛,他關心一切眾生,包括有情眾生和無情眾生。有一天,我到大連玻璃鋼總廠,看到了一個感人的場景,廠區里有幾十只貓,都是些野貓,廠長每天喂它們。廠長還沒進門,很遠它們就知道是廠長要來了,在大門口恭候,迎送廠長上班下班。我們說種善根,重要的是教育,這一點在農村也顯得尤其重要。從長遠看,農村的發展離不開教育,而教育總的來說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道德倫理的培養,一個是技能的培訓。全國的農民工那么多,最根本的還是一個教育問題。現在全國各地猶如一個大工地,都在搞建設,農民工以力氣換取金錢,但從長遠考慮,這些可以長久地持續下去嗎?不能。所以還是應該以教育為本,不僅要培養他們有一技之能,更要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水準。
毆文在他的代表作《新社會觀》中說,這些計劃必須設法把兒童從最早的嬰兒時期起訓練成具有各種好習慣(這當然要防止他們獲得虛偽和欺騙)。他們以后必須受好的教育,他們的勞動要善于因勢利導。像這種種習慣和教育將在他們的心中烙上一種積極而熱烈的愿望去促進每一個人的幸福,并不因宗派、黨派、國家或氣候而有絲毫的例外。他們也要除極少可能的例外,保證著身體的健康、強壯和精力。因為人類的幸福只有在身體健康和精神安寧的基礎上,才能建立起來。
上一篇:相互補充,才能成事
下一篇:過度享受是折損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