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江女俠》
【本書體例】
顧明道著。6集,88回,初集、二集始曾連載于1929年《新聞報》副刊《快活林》。初集為1928年2月上海三星書局版。
俠女方玉琴,因家住東北荒江之濱,故江湖人稱“荒江女俠”。方父方大刀,曾為著名的胡匪,但卻因能行俠仗義,頗有英名。方大刀年老后金盆洗手,歸鄉務農為生,但早年結下的仇人、飛天蜈蚣鄧百霸,卻并未因此捐棄前嫌,依舊突然前來復仇。方大刀同他鏖戰良久,終因老邁年高一個疏忽,被鄧百霸一槍刺進腹中,就此身亡。此時方玉琴年紀尚小,卻立下大志,一定要手刃鄧百霸,以報殺父之仇。一天,她正在田里打拳,忽然來了一位老和尚,笑嘻嘻地要收她做徒弟,教她本領。這老和僧即昆侖山的一明禪師,法力高強,爐火純青。方玉琴師從一明禪師之后,武功進境極快,不數年便成了一名出色的劍俠,因此她別師下山,四處尋仇。在一次夜探韓家莊的戰斗中,她結識了同派師兄岳劍秋,從此琴劍相伴,共闖江湖,二人漸漸產生感情。后來,他們終于打探到鄧百霸的下落,往而戰之,方玉琴也同樣以劍刺入鄧氏腹中,畢其性命。
從此,方玉琴與岳劍秋二人聯袂走南闖北,鋤霸安良,行俠仗義,并曾先后與宋彩鳳母女、岳劍秋的師父云三娘、師叔余歡海、酒俠聞天聲等聯手,在江湖上創出了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藝業。
張家口有座天王寺,是個陰險的魔窟。這里的和尚奸淫擄掠,無法無天。其住持四空上人,練就五把飛刀,十分厲害。加之寺內到處是秘密機關,不知情者擅進往往誤中機關,難逃一死,故寺僧更加有恃無恐,胡作非為。為了除此禍害,清理江湖,方玉琴與諸俠計議剿滅天王寺,不想岳劍秋獨自涉險入寺,幾被金鐘罩住悶死,虧得其師叔余觀海及時趕到,將其救出虎口。后來眾人摸清了此寺的底細,聚集力量攻入了四空上人的密室,見四空上人正摟著一個婦女尋開心,看到他來了也自恃飛刀,不以為意。及至動手,眾人破去了飛刀,四空方才醒悟大勢已去,乘機欲逃,早被遠空飛來的一個鐵缽打得腦漿迸裂,一命鳴呼。終于大破天王寺。
此役之外,尚有大破鄧家堡,大破玄女廟,大破橫山等可獨立成篇的故事。每戰雖曲折多變,危機四伏,琴劍雙俠幾曾履險,但終能逢兇化吉,得遂夙愿。故此女俠威名遠播,倍受稱頌。但也竟有人在方玉琴家鄉冒她與岳劍秋之名,為非作歹,后被琴劍二人回鄉祭掃方父之墓時得知并且除掉。
后來,琴劍終于結合,然而卻在花燭之夜,洞房被仇人縱火,幸虧新人是對劍俠,很快消滅了仇人,順利地平息了這場事故。
琴與劍,是我國古代騷人墨客附庸風雅,標示清高的必要道具與點綴。文人游方,學子趕考,無論可會撫琴,可會舞劍,往往都要齊備二者,而且越古越好。因此張生羈足西廂,方能以一曲《鳳求凰》而博得崔鶯鶯的青眼;李白浪跡天涯,也少不得佩帶一把伴他十數年的龍泉寶劍。琴劍受寵若此,重要若此,實是古已有之。
小說《荒江女俠》,女主人公名為玉琴,男主人公名為劍秋,琴劍得以雙宿雙飛、珠連璧合,縱橫馳騁,所向披靡,這本身無疑是寄托了作者所歷來傾心的文人式的浪漫情致,寄托了他的某些社會與人生的理想。琴聲劍影,曲婉凌厲,相輔相成,相生相克,顯然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生活。其柔如律呂蕩回,其剛如劍氣流光,試想那是怎樣銷魂的意境!
因此,作者是那樣忘情地按照自己的理想構造著筆下的武俠世界,構造著筆下的武俠精魂。方玉琴自小立志,為父報仇,手刃奸雄,雖其生平志向,當時僅僅局限在以暴易暴的自發的心理積淀之上,但其愛憎之分明,約己之謹嚴,實#為大事者的操守與根基。故一旦得遇高人,她便鵬程歹里,時隔三秋,令人刮目相看了。尤其是她嫉惡如仇,以天下為己任,絕不避閑偷懶,往往慷慨赴難,不辭辛勞,正具備了中國古代俠義之士的傳統美德,同時,這也昭示了作者對于古道俠風的由衷的熱切向往。書中揭示的方玉琴的成長過程,書中敘寫的一回回鋤奸誅惡的快慰故事,無一不反映出了作者的那方面意念追求。
岳劍秋的形象實際上只是方氏形象的配角,他的活動與思想性格,與女主人公一道構成了武俠理想美的標準模式(這標準只是作者的),因此,他實在是女俠完整形象的一部分。
小說在創作手法上,雖敷衍過多,使總體結構松散離亂,但卻在每一片斷的具體描述中,顯示出筆力的精彩與老到。熟練的心理描寫,足以透視出個中人物的細膩心理活動與微妙的情緒變化;鮮活的個性語言,又將人物的特有性格活脫脫勾勒出來,極見功力。例如第四、五兩回在描寫俠女蕭慕蘭,和其表妹、盜女小香與程遠東發生的感情糾葛時,曾利用了大量的直接的心理描寫,展示小香若隱若現的愛的妒恨、煩惱、苦痛與悲哀。并且通過穿插的許多對話,從不同側面,一一反映出了兩位情網中少女的情緒與思維、敏感、羞澀、怨艾、追求、暗示、引誘,百般接近但卻欲言又止,如此種種,均能細致入微又兼完美周到,確非庸手所可比,亦非一般作家所能為,是作者顧明道的獨特的過人處。
顧明道
本名顧景程,號正誼齋主、石破天驚室主、虎頭書生等。1896年生。蘇州吳門人。中國現代著名武俠小說家。早年曾就讀于蘇州振聲中學,畢業后留校任教。為二十年代“鴛鴦蝴蝶派”文藝社團星社的主要成員,先以創作言情小說為主,代表作為《奈何天》、《芳草天涯》、《秋水伊人》等,后從事武俠小說創作,曾與向愷然、趙煥亭并稱為武俠小說三大家。其代表作有《荒江女俠》、《海外爭霸記》、《紅粉金戈》、《血雨瓊葩》、《胭脂盜》、《龍山爭王記》、《俠骨恩仇記》、《劍氣笳聲》、《磨劍錄》、《黛痕劍影》、《虎嘯龍吟錄》、《俠女喋血記》等。1944年去世。
上一篇:《草莽龍蛇傳》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萍蹤俠影錄》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