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韓世家第十五·晉平公十四年[1],吳季札使晉[2],》鑒賞
“晉國之政卒歸于韓、魏、趙矣[3]。”晉頃公十二年[4],韓宣子與趙、魏共分祁氏、羊舌氏十縣[5]。晉定公十五年[6],宣子與趙簡子侵伐范、中行氏[7]。宣子卒,子貞子代立[8]。貞子徙居平陽[9]。
貞子卒,子簡子代[10]。簡子卒,子莊子代[11]。莊子卒,子康子代[12]。康子與趙襄子、魏桓子共敗知伯[13],分其地,地益大,大于諸侯。
康子卒,子武子代[14]。武子二年[15],伐鄭,殺其君幽公。十六年,武子卒,子景侯立[16]。
【段意】 寫韓宣子以下六代簡歷。韓宣子于晉頃公十二年,與趙氏、魏氏瓜分了祁氏和羊舌氏的十個縣;又于晉定公十五年,與趙簡子進攻范氏和中行氏,擴大了自己的勢力。以下韓貞子、韓簡子、韓莊子,至于韓康子,又擴大領地過于諸侯。再以下是韓武子,至于韓景侯始為侯,結束了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韓氏祖先的發展史,開啟了戰國時期韓國的歷史。
注釋
[1]晉平公:姬彪,前557—前532年在位。[2]吳季札:吳國公子季札。吳王壽夢第四子,封于延陵(今江蘇常州),稱延陵季子。使:出使。[3]此句謂,晉國的政權終于要歸韓、趙、魏三家了。[4]晉頃公:姬去疾,前525—前512年在位。[5]祁氏、羊舌氏:晉公族,為晉君所殺。[6]晉定公:姬午,前511—前475年在位。[7]趙簡子:趙鞅,晉大臣。范、中行(hang)氏:范氏、中行氏,皆為晉大臣。[8]貞子:韓須。代立:繼位。[9]平陽:春秋晉邑,戰國韓邑,在今山西臨汾西南。[10]簡子:韓不佞。[11]莊子:韓庚。[12]康子:韓虎。[13]趙襄子:趙無恤,晉大臣。魏桓子:魏駒,晉大臣。知伯:亦稱荀瑤,晉執政大臣。[14]武子:韓啟章。[15]二年:前423年。[16]景侯:韓景子,韓虔。前408—前400年在位。
上一篇:《史記·韓世家第十五·韓之先與周同姓[1],姓姬氏.》鑒賞
下一篇:《史記·韓世家第十五·楚圍雍氏,韓求救于秦.》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