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鄒德清
抒情詩。作者綠原。收入詩集《人之詩》(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作者以時空為交叉點,展現了人類在兩個不同的歷史時代所面臨的歷史問題,詠嘆了作為自然存在的空間和時間對人類的挑戰。按作者的構思,歷史上的哥倫布沉浸于空間的神秘和孤獨,這引導他去探險,終于發現了美洲大陸;而20世紀的哥倫布(設若有的話),則漂流于時間的海洋上,爭分奪秒,不舍晝夜地克服時間賦予人類的永恒局限,去創造奇跡。作者在詩前援引古希臘哲學家巴斯噶的話:“無限空間之永恒沉默使我顫栗”,這大體上道出了作者構思的觸發點和作品的主旨。這首詩構思奇特,永恒的時空賦予作者深廣的詩思,作品的意境也因此變得深邃和廣遠。在過分強調詩歌直接社會功用的年代,此類作品是不多見的。這首詩的第二個特點是音韻流暢。作者有意于自由體式中熔鑄了重復和回環的句式,使全詩顯得自然、樸實,同時,又具有一氣呵成的氣勢。如下列詩句,作者寫道:二十世紀的“哥倫布”,“駕駛著他的‘圣瑪麗婭’/航行在時間的海洋上/前后一望無涯/沒有分秒,沒有晝夜/沒有星期,沒有年月/只有海——時間的海/只有海的波濤一時間的海的波濤/只有海的波濤的炮彈——/時間的海的波濤的炮彈/在追趕,在拍擊,在圍剿/他的孤獨的‘圣瑪麗婭’”。
上一篇:張喜田《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孫宜君《雙合蓮》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