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國將興,聽于民;將亡,聽于神。
【注釋】
選自《左傳·莊公三十二年》。
聽于民:聽從百姓。
聽于神:聽從神靈。
【賞析】
魯莊公三十二年秋天,據說有“神靈”在虢國的莘地降臨。虢公派太祝應、宗人區、太史嚚(yín)去祭祀,向“神靈”請求土地。“神靈”答應了他的要求。對此,太史嚚深感不安,說:
“國將興,聽于民;將亡,聽于神。”
意思是:國家將要興旺,聽從人民的意見;國家將要滅亡,聽從神明的指示。
太史嚚是一個有頭腦的人,他從虢君重神輕民的言行中,感受到了國家面臨的危機,并由此推斷,虢國必亡。因為人民是國家的根本,而虢君本末倒置,不重民而重神,就是一種滅亡的先兆。
太史嚚所表達的以民為本,民重于神的思想,是對傳統天命觀的革命性批判,也是《尚書》“保民”思想的進一步發展。它后來成為儒家“民本”思想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
上一篇: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修己而不責人,則免于難。|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