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注釋】
選自《老子》七十四章。
奈何:為什么,怎么能。
懼之:威嚇百姓。
【賞析】
老子在討論國家法治問題時說道: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意思是:老百姓不怕死,為什么還用死來嚇唬他們呢?
老子認為,國家依“法”治理社會,法的極刑是殺人。欲以殺人維持社會穩定,取得成效,其前提是老百姓怕死,不愿意去死。所以,如果老百姓怕死,不愿去死,那么只須把少數邪惡的人抓起來殺掉,就沒人敢作惡了。也只有在這個前提下,殺人才具有震懾作用,能夠達到治理社會的效果。
然而,如果老百姓不怕死,愿意去死,那么殺人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老子反對僅憑高壓政策來治理國家。這也就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的內在含義。
上一篇: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惟克果斷,乃罔后艱。|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