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財富名言大全·財富是福亦是禍》的名人名言
相信我的話,賄賂既可買通上帝,也可買通凡人。
〔古羅馬〕奧維德《愛的藝術》
貪得無厭是人作惡的主要原因。
〔古希臘〕米南德《殘篇集》
財產是今天一切罪惡的根源:是那些擁有它和被剝奪了它的人種種痛苦的根源,是那些濫用它的人受到良心責備的根源,是那些財產過多和一貧如洗的人之間發生沖突危險的根源。
〔俄〕 列夫·托爾斯泰《托爾斯泰傳》
不義之財如同車輪上的塵埃,轉瞬即逝。
〔俄〕高爾基《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
財富并不能救人。
〔俄〕高爾基《馬特維·科熱米亞金的一生》
由于缺乏良好的法律,才處處燃起貪圖巨富的欲火。
〔法〕愛爾維修《十八世紀法國哲學》
如果法律不使國家財富減少,它就無力抵制貪婪及由此而來的惡習的出現。
〔法〕馬布利《馬布利選集》
財富本身就是危險。那會招引虛偽的朋友來到你的身旁,貧窮就可能使虛偽的朋友離開,使你安靜下來。
〔法〕雨果《海上勞工》
奮發精神,往往能吸引和影響一個債務人,至于生活在財富中,眼中只有財產的人,既沒有什么偉大情操可以影響他,也沒有什么慷慨品德能對他發生作用。
〔法〕 巴爾扎克 《驢皮記》
賄賂和財富是一齊到來的。
〔法〕巴爾扎克《人生的開端》
貪心好比一個套結,把人的心越套越緊,結果把理智閉塞了。
〔法〕巴爾扎克《邦斯舅舅》
巨大的財富具有充分的誘惑力,足以穩穩當當地起致命的作用,把那些道德基礎并不牢固的人引入歧途。
〔美〕馬克·吐溫《三萬元的遺產》
巨大的財富對于一個不慣于掌握錢財的人,是一種毒害; 它浸入他的品德的血肉和骨髓。
〔美〕馬克·吐溫《三萬元的遺產》
貪婪無道德可言,金融家無誠實可言。
〔美〕西奧多·懷特《美國的自我探索》
在消除貧困的時候,我們會失去自己的財富,而擁有這筆財富,我們卻會失去多少善心,多少美,和多少力量啊!
〔印度〕泰戈爾《孟加拉掠影》
財富是“大”的負擔,
康樂是“生”的充實。
〔印度〕 泰戈爾《流螢集》
世上有些公認的生財之道,比如務農、做官、經商以及那些合法和不合法的職業。但是這些都不能指出寶藏的方向。
〔印度〕泰戈爾《流失的金錢》
人類的全部歷史表明,人的欲望是隨著他的財富和知識的增長而增長的。
〔英〕馬歇爾《經濟學原理》
背信棄義、欺騙、陰謀; 為了想得寵于我,對一切實在的或想象中的競爭者都憎恨;卑鄙、虛偽、下流、奴顏婢膝; 或者……幾乎比這一切更壞的是: 裝出一副誠實獨立的樣子——這些就是我的財產所揭露出來的美德了。互相仇視的兄弟,互相傾軋的父子,互相踐踏的朋友,這些就是我人生路途上的旅伴。
〔英〕狄更斯《狄更斯評傳》
自愿的貧困勝如不定的浮華;窮奢極欲的人要是貪得無厭,比最貧困而知足的人更要不幸得多了。
〔英〕莎士比亞《雅典的泰門》
貪欲永遠無底,占有的已經不少,仍渴求更多的東西。
〔英〕莎士比亞《魯克麗絲受辱記》
雖然權勢是一頭固執的熊,可是金子卻可以拖著他的鼻子走。
〔英〕莎士比亞《冬天的故事》
家有不義之財,則傷本。
(戰國) 《戰國策·秦策》
利傍有倚刀,貪人還自賊。
(漢)無名氏《甘瓜抱苦蒂》
罪莫大于多欲,禍莫大于不知足。
(漢)韓嬰《韓詩外傳》
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宋)蘇軾《前赤壁賦》
人見私而不見害,魚見食而不見鉤。
(宋)佚名 《名賢集》
利欲熏心,隨人翕張。
(宋)黃庭堅《贈別李次翁》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元)無名氏《雀府君斷冤家債主·楔子》
貪欲者,眾惡之本;寡欲者,眾善之基。
(明)王廷相《慎言·見聞》
重義輕財大丈夫。
(明)沈受先《三元記·博施》
非理之財莫取,非理之事莫為。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沈小官一鳥害七命》
非份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餌,即人世之機阱。
(明) 洪應明《菜根譚》
富者,怨之府;利者,禍之胎。
(明)張居正《答應天巡撫胡雅》
有道之財方可取,無道之錢莫強求。
(清) 史襄哉 《中華諺海》
仁為眾善本,貪是諸惡源。
(清) 史襄哉《中華諺?!?/p>
上一篇:關于《失意·豁達》的名人名言
下一篇:關于《品德·責任》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