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注釋】
選自《莊子·齊物論》。
【賞析】
莊子的哲學思想中,道是萬物之源,是一切自然世界、社會人心的本原,一切自然運轉、社會變化無不依歸于道。而人生的全部所為就在于順從自然來和合天道,達到“齊物”,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莊子說:
“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意思是:天地與我同生,萬物與我一體。
莊子認為,世上萬事萬物,從表面上看,雖有差別而存在,但從道的觀點來看,萬物皆受于道,原屬一體,天地也是道的產物,所以各種千奇百怪、大小不等的事物,納入道的角度去看,均無差別,且是相通為一的。也就是說,去掉對立比較,從統一的角度去看,它們是統一的。
人是萬物之一,是道的產物,人在天地間不過是道的運化。從人的觀點看,雖然存在很大的差異,但為了體現道,就要把不齊看作齊,即“不齊之齊”。莊子提出,只要對大小、生死、美惡、貴賤、榮辱、成毀、是非、黑白、然與不然、可與不可等等,都不作計較,通過“坐忘”,達到是非雙遣,物我兩忘,從而進入“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就達到“不齊之齊”了。一旦進入這種境界,忘記現實的一切差別,人們就可以解脫一切苦惱,逍遙自得,獲得真正的絕對自由。
在莊子心目中,“與天地并生,與萬物齊一”的得道者的形象,就是大澤叢林燃燒起來也熱不著他,大江大河凍成冰也冷不著他,疾雷劈破山岳,狂風卷起海潮,也不會讓他感到驚恐的“至人”。這樣的人,能夠駕著云氣,騎著日月,暢游四海之外,生與死的變化對他都沒有什么影響。
上一篇: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