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天無私覆也,地無私載也,日月無私燭也,四時無私行也,行其德而萬物得遂長焉。
【注釋】
選自《呂氏春秋·去私》。
遂:成就。
【賞析】
“去私”,是《呂氏春秋·去私》篇的中心論點,也是這一句的主旨。私與公是一對立的矛盾。《韓非子·五蠹》說:“古者倉頡之作書也,自環(huán)者謂之私,背私謂之公?!彼?,私是為自己打算,包括私利、私欲、私心、私念。去私就是要去掉一切私心私念,摒棄一切謀取私利、滿足私欲的行為。所以開篇就說:
“天無私覆也,地無私載也,日月無私燭也,四時無私行也,行其德而萬物得遂長焉?!?/strong>
意思是:天不因私只覆蓋一方,地不因私只承載一角,日月不因私只照臨一地,四時不因私只運行一處,它們無私地施行仁德,使萬物得以生生不息地生長壯大。
要出以公心,就得無私心,去私即可以得到公心?!度ニ健菲J為,那些有志于成就宏圖霸業(yè)的國君們,欲得天下,就要像天地、日月、四時一樣,去私就公,令萬物得以成長。這反映了道家的思想。莊子說:“天地雖大,其化均也?!?《天地》)又說:“夫帝王之德,以天地為宗,以道德為主,以無為為常?!?《天道》)這也是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的意思。
那么,怎樣才算出以公心呢?堯有十個兒子,他不傳位給兒子卻傳給了舜;舜有九個兒子,他不傳位給兒子卻傳給了禹,這就是“公”心。因為堯、舜清楚地知道,天下不是自己一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所以只能擇取賢能的人傳位給他。堯、舜這樣的人,應(yīng)是君王中的至正至公者了。
上述觀點,體現(xiàn)了全國統(tǒng)一前,秦王朝內(nèi)部一些開明的政治家已經(jīng)敏銳地認識到,反對親親、貴貴的人本觀點的重要性,主張平等地對待一切人,平等地對待六國人民,這樣才能天下歸心,贏得各國人民的普遍擁護,早日實現(xiàn)一統(tǒng)天下的宏大事業(yè)。
上一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子。|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