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修養名言大全·修身乃立世之本》的名人名言
做事遇到風險,退讓比硬頂更穩。
〔古希臘〕伊索《伊索寓言》
一個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為習慣而變得愚昧無知和粗野無禮;甚至粗到慘無人道程度。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屋手記》
關心公益應當是每個有相當教養的人所共同的美德。
〔俄〕 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知道在適當的時候自動管制自己的人就是聰明人。
〔法〕雨果《悲慘世界》
凡人立身行事;務使每一行為堪為萬人楷模。
〔英〕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哪怕全世界的人都恨你,都相信你壞; 只要你自己問心無愧,你也不會沒有朋友的。
〔英〕 夏洛蒂·勃朗特《簡愛》
倘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征服自己。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
人們只有吃不明智的虧以后,才會變得明智起來。
〔法〕羅曼·羅蘭《母與子》
一個勇敢而率直的靈魂,能用自己的眼睛觀照,用自己的心去愛,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斷,不做影子,而做人。
〔法〕羅曼·羅蘭《先驅者》
世上最無謂的事就是按鐘聲安排自己的行動;而不按照正常的理性與智慧的裁奪。
〔法〕拉伯雷《巨人傳》
誠實的失敗比卑鄙的勝利好。
《蒙古諺語》
激怒中能看出一個人的智慧究竟有多高。
《伊朗諺語》
愛忌妒的人永遠不能領略安寧。
《土耳其諺語》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
(西漢)戴圣《禮記·大學》
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西漢)戴圣《禮記·曲禮》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春秋)孔丘《論語·子路》
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春秋)孔丘《論語·述而》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春秋)孔丘《論語·述而》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春秋)孔丘《論語·里仁》
小不忍,則亂大謀。
(春秋)孔丘《論語·衛靈公》
人受諫,則圣,木受繩,則直。
(春秋)孔丘《孔子家語·子路語》
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春秋)老聃《老子》
人告之以有過,則善。
(戰國)孟軻《孟子·公孔丑上》
上為天子而不驕,下為匹夫而不惛,此之謂全德之人。
《呂氏春秋·本生》
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呂氏春秋·先己》
通于天地者,德也; 行于萬物者,道也。
(戰國)莊周《莊子·天地》
以德分人謂之圣,以財分人謂之賢。
(戰國)莊周《莊子·徐無鬼》
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
(戰國)荀況《荀子·不茍》
勞苦之事則爭先,饒樂之事則能讓。
(戰國)荀況《荀子·修身》
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
(漢)韓嬰《韓詩外傳》
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偽事。
(漢) 荀悅《中鑒·俗嫌》
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止體。
(漢)劉安《淮南子·說山訓》
財不如義高,勢不如德尊。
(漢)劉向 《說苑·說叢》
怒則思理,危不忘義。
(漢) 劉向 《說苑·立節》
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
(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
寬小過,總大綱。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班超列傳》
君子揚人之善,小人訐人之惡。
(唐)吳兢《貞觀政要·公平》
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
(唐)吳兢《貞觀政要·君道》
好事須相讓,惡事莫相推。
(唐)王梵志《好事須相讓》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唐)韓愈《原道》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
(唐)韓愈《原毀》
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宋)朱熹《論語·朱熹注》
崇道而忘勢,行義而忘利,修德而忘名。
(宋) 蘇軾《文與可字說》
以謙接物者強,以善自衛者良。
(宋)林逋《省心錄》
悟則明,懼則恭,奮則勤,立則勇,容則寬。
(宋)蘇洵《諫論上》
不信好人言,必有恓惶事。
(元)關漢卿《救風塵》二
不可乘喜而多言,不可乘快而易事。
(明)薛瑄《薛子道論·中篇》
有過是一過,不肯認過,又是一過。
(明)呂坤《呻吟語·存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明)于謙《入京》
君子淡如水,歲月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轉眼如仇人。
(明)方孝孺《遜志齋集·朋友》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心安理得,海闊天空。
梁啟超《新民說》
有修養的人把自己掩藏起來,他的名聲還是在世界上傳揚;把桂花裝進瓶子里,它的香氣還是射往四方。
《藏族諺語》
上一篇:關于《品德·修養》的名人名言
下一篇:關于《健康》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