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注釋】
選自《孟子·公孫丑上》。
惻隱:同情。
端:發端,萌芽。
羞惡:羞恥。
辭讓:推讓。
【賞析】
孟子從人性善的角度出發,認為人都有仁愛同情之心,所以施行“仁”是很容易做到的,而且會收到顯著的效果。為此,他提出著名的“四心”說: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意思是:同情心是仁的萌芽;羞惡心是義的萌芽;辭讓心是禮的開端,是非心是智的開端。
孟子說的“仁、義、禮、智”,就是儒家崇尚的四種倫理道德,簡稱“四德”。
孟子認為,人的本性,即人不同于動物的地方,就是人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它們是仁、義、禮、智的萌芽,是人身上最寶貴的東西,它們潛藏了人的完善和發展的一切可能性。因此,把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充分地加以發展、擴充和實現,也就對人性有了最深刻的認識。真正認識了人性,就會有仁的自覺,這樣就能體認、把握、上達天道。
“惻隱之心”居于“四心”之首,是人心固有的一種本能的情感活動,它排除了功利的目的,在這個基礎之上,才會產生其他三“心”。人的“惻隱之心”既是“仁之端”,又是“仁”的核心,“義、禮、智”三德,皆是“仁”的具體表現和運用。即是說,仁、義、禮、智發端于人性中與生俱來的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所以很容易做到。后天的學習只是保有或擴大這些天性罷了。人應該擴充這四端,使之像星星之火一樣燃燒,像涓涓細流一樣匯成長江大河,而不應該讓它自生自滅。
孟子大力提倡的“仁政”,就是依據仁、義、禮、智來制定的。施行仁政,首要的是關心民生疾苦,尊賢使能,如市場上儲藏貨物不征稅,貨物一旦積壓了就依法收購,農民種公田不收租,不收人口稅和地稅。如果這樣做了,讀書人、商、旅、小販、手工工人、農民都愿意前來依附,鄰國的百姓也會像敬仰父母一樣敬仰這樣的國君。
上一篇: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