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注釋】
選自《孟子·公孫丑上》。
氣:指由內心積善所產生的剛正之氣。孟子說:“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p>
【賞析】
孟子要求,人應該為自身人格的完善不斷培養自己,加強自我修養。他說:
“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strong>
意思是:我能夠辨析言辭,善于培養我的浩然之氣。
孟子認為,人格的自我完善和提高,要從“養氣”做起。孟子講的這種氣,是一種主觀的精神狀態,是由內心積善所產生的剛正之氣。在這種精神狀態中,個人的情感意志要與社會的道德要求交融在一起。孟子講的“養氣”,是指用正確的方法,即正義和道德相結合的方法去培養它,不要傷害它,它就會充塞于天地之間。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個人的情感意志與社會道德要求交融統一的過程。當社會道德成為人的內在要求時,個體的精神就達到了一種“至大至剛”、無所畏懼的境界,也就是說,具有一種氣勢,一種“浩然之氣”。
這種氣勢,其最初的表現形態,體現在那些有志識的君子所表現出來的自信、自強、無所畏懼的精神狀態上。但是,當這種氣勢與志、勇、義融為一體時,就具有凜然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氣。這種浩然正氣,體現在那些“大丈夫”身上,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品格和人格力量。
千百年來,歷朝歷代儒家知識分子,都以繼承和發揚這種崇高的人格氣勢為榮,并以這種人格力量蔑視、壓倒一切權勢、強權、地位、威嚴,隨時準備為崇高的道德理想和正義的事業而犧牲寶貴的生命。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這種人格力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為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前赴后繼,拋頭顱,灑熱血,鑄就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正氣歌》,就是這樣一首高揚“浩然之氣”的壯歌。
如今,“浩然正氣”已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品格。
上一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