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善為文者因事出奇,江河之行,順下而已。
【注釋】
選自金·王若虛《文辨》。
善:擅長。
為文:寫文章。
事:事件。
奇:奇特,奇妙。
【賞析】
金代王若虛在《文辨》中論及詩文創(chuàng)作時,說:“陳后山曰:‘揚子云之文好奇而卒不能奇,故苦思而辭艱。善為文者因事出奇,江河之行,順下而已……’此論甚佳,可以為后學之法。”主張文學創(chuàng)作應該因事出奇:
“善為文者因事出奇,江河之行,順下而已。”
意思說:善于寫作的人,依循事物本來的情態(tài),創(chuàng)造出變化莫測的藝術效果,就如江河之水一樣,只需順其自然就行了。
金代文壇上,流行著一股追奇逐險、競靡夸多的形式主義文風,為糾正這一弊端,王若虛主張寫“真”去“偽”,反映現(xiàn)實生活,認為“哀樂之真,發(fā)乎情性”(《詩話》上),“文章唯求真是而已”(《文辨》一),與形式主義文風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論爭。主張作家應依循事物本來的面貌和規(guī)律來表現(xiàn)事物,順其自然,創(chuàng)造出變化莫測的藝術效果來。贊成蘇軾的文學觀,如“山川之秀美,風俗之樸陋,賢人君子之遺跡,與凡耳目之所接者,雜然有觸于中,而發(fā)于詠嘆”(《江行唱和集敘》),“有為而作”(《鳧繹先生文集敘》)等主張,推尊蘇軾隨筆點染,任意揮灑,隨物賦形,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因而于縱橫浩瀚之中,有其超妙自然的意境在。批評黃庭堅“以鋪張學問以為富,點化陳腐以為新”,故“有奇而無妙,有斬絕而無橫放”的做法,認為這有失于“渾然天成,如肺腑中流出”(王若虛《滹南詩話》)的主旨。
所以,王若虛主張的“因事出奇”,其實與蘇軾“隨物賦形”的精神是一致的,王若虛將之作為詩文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規(guī)律來提倡,對于糾正江西詩派的流弊,具有積極意義。
上一篇:盛唐諸人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