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盛唐諸人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
【注釋】
選自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辯》。
羚羊掛角:據說羚羊夜間棲息,為防范別的野獸侵害,以角掛樹枝而眠,樹上不留一點爬行的痕跡。
玲瓏:明澈的樣子。
湊泊:拼湊。
【賞析】
嚴羽是南宋詩論家,“為詩宗盛唐,自風騷而下,講究精到”,推崇李白、杜甫,他在《滄浪詩話》中,提倡“妙悟”說,強調詩人要有形象思維的才能,遵循藝術規律,詩歌創作要有美感形象,能引起人的審美趣味,富有感染力,而不僅僅是單純地發議論、講道理。針對江西詩派的流弊,嚴羽從審美角度出發,特別強調詩歌創作的藝術性和審美欣賞:
“盛唐諸人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
意思說:盛唐那些著名詩人,創作時只重興趣,像羚羊夜間以角掛樹枝而眠一樣,沒有一點痕跡可尋。所以他們詩歌的美妙之處在于,意象明晰,渾然天成,決不是拼拼湊湊寫成的。
嚴羽論詩宗盛唐,尤其推崇李白、杜甫的詩歌。他在《滄浪詩話·詩辯》中高度評價唐代詩歌,贊賞說:“詩者,吟詠情性也。盛唐詩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這里,嚴羽用“羚羊掛角,無跡可求”來形容唐代優秀詩歌。“羚羊掛角”的事典見于《傳燈錄》卷十六:“道膺禪師謂眾曰:如好獵狗,只解尋得有蹤跡的;忽遇羚羊掛角,莫道跡,氣亦不識。”說的是羚羊夜間棲息,為防范別的野獸侵害,以角掛樹枝而眠,樹上不留一點爬行的痕跡。嚴羽以此喻詩,認為優秀詩歌的語言必須自然天成,不落斧鑿痕跡,詩的意境超脫自然,融于語言形式之中,如羚羊掛角,不留痕跡。他認為,盛唐詩歌完全具備了這種藝術特色,所以他形象地將其描繪為“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以為“透徹玲瓏,不可湊泊”。
“羚羊掛角,無跡可求”,與唐代皎然論詩“但見情性,不睹文字”,司空圖論詩“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有一定繼承關系。也是嚴羽以禪喻詩,以參禪比寫詩的自然結論。
上一篇:雖有強記之力,而常廢于不勤。……雖然有勤苦之勞,而常廢于善忘。|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善為文者因事出奇,江河之行,順下而已。|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