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蓋天下之樂無窮,而以適意為悅。
【注釋】
選自宋·蘇轍《武昌九曲亭記》。武昌,今湖北鄂城縣。縣西有九曲嶺,嶺上有亭,名九曲亭,是東吳孫權留下的遺跡。蘇軾貶黃州(今湖北省黃岡市),重建此亭,蘇轍為之記。
窮:窮盡。
適意:適合意興。
悅:愉快。
【賞析】
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貶任黃州團練副使。其弟蘇轍上疏營救,亦獲罪貶筠州(今江西省高安縣)監鹽酒稅。蘇軾身處逆境,舉步維艱,卻能以曠達的胸懷,寄情山水林泉,隨遇而樂。次年五月,蘇轍專程到黃州看望蘇軾,并同游武昌西山。兄弟二人詩文唱和,共勉互勵,沒有流露出失意沮喪的情緒。蘇軾重建武昌九曲亭時,蘇轍寫了這篇《武昌九曲亭記》,以志紀念。
“蓋天下之樂無窮,而以適意為悅。”
意思說:天下開心的事多得很,其中尤以適意為最快樂。
元豐二年十二月,蘇軾貶居黃州后,經常與友人宴游于武昌西山,“埽葉席地,酌酒相勞,意適忘反”,表現出一種曠達超脫的情懷。九曲亭高遠幽深、清曠超逸的環境,淡化了蘇軾對個人仕途窮通的計較,他的心靈得到了凈化,寵辱皆忘,所以“以此居齊安三年,不知其久”。
人的心靈的創傷,是能夠在大自然的寧靜中得到撫慰熨平的。九曲亭建成后,蘇軾最樂。所以作者不僅描寫九曲亭山勢的奇特秀麗,更突出描繪了它那“蕭然絕俗、車馬之跡不至”的寧靜。因為正是這片難得的寧靜,讓蘇軾流連忘返,獲得了一種恬然自適的心境。
蘇軾政治上一次次遭受沉重的打擊,宦海沉浮,飽受人世滄桑之苦,卻能樂觀地對待,投身自然,忘情山水。就是因為他有“以適意為悅”的處世態度,輕外物而重自身,輕功名而貴順心,超然物外而逍遙自樂,所以每每能夠身處逆境而昂首青云,不為外物所惑。
所以,人們要想保持“適意為悅”的人生態度,只有置個人得失于度外,樂觀豁達,投身自然,才能充分領略山水之勝、林泉之美,從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和快樂。
上一篇: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雖有強記之力,而常廢于不勤。……雖然有勤苦之勞,而常廢于善忘。|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