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聲,皆快于耳。
【注釋】
選自漢·王充《論衡·自紀》。
佳于目:眼睛看起來很舒服。
悲:動聽。
快于耳:聽起來很動人。
【賞析】
《論衡·自紀》是王充晚年寫成的自傳,記述了自己的家世、生平、思想性格以及對當時社會現(xiàn)象的看法,闡述了寫作《論衡》的目的,是王充一生思想言行的總結(jié)。所以《自紀》也可以視作《論衡》的總序。王充生活在東漢初期,正是天人感應、讖緯符命等迷信思潮泛濫之時,他繼承荀子、桓譚等人的唯物主義思想,對當時虛妄荒誕的迷信思潮進行撻伐,產(chǎn)生了巨大反響。
《自紀》觸及文學理論中諸如文學的性質(zhì)、功能、內(nèi)容、形式及創(chuàng)作方法、風格、態(tài)度以及語言技巧諸多方面,在談及文學的創(chuàng)新與模擬時,他特別強調(diào)了文學的特性:
“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聲,皆快于耳。”
意思是:美女的長相不同,在人們眼里都是美的;動聽的樂音聲調(diào)不同,聽起來都是悅耳的。
王充認為,文學作品的特色在于各具個性和風格。這種個性和風格,是作家個性特征在作品中凝聚的結(jié)果。例如,不同的美女,相貌各異,但在人們眼里都是美的;動聽的音樂,聲調(diào)不同,但都是悅耳的。他還舉例說:“百夫之子,不同父母,殊類而生,不必相似,各以所稟,自為佳好。”強調(diào)文學的個性特點。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文學作品的個性特點,實際上就是作家獨創(chuàng)性的體現(xiàn)。個性是單個人所獨有的,與眾不同的特性,它有自己獨有的風格、情操、興趣、思想、感情、心理、情緒、氣質(zhì)、行為、性格、命運等精神特征,而且具有獨一無二的表現(xiàn)形態(tài)。作家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將自己這種獨特的心理特點,融會到作品中去,便顯示出自己創(chuàng)造性的個性特征。
王充鼓勵文學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應該有所創(chuàng)新,提出“時移世改文必變”的歷史發(fā)展觀,指出文學作品不能脫離現(xiàn)實、盲目崇古,更不能強求一致、生搬硬套。這些主張對漢儒們“天不變,道亦不變”的觀點是一大挑戰(zhàn),同時對陳陳相因,模擬成風的漢賦也是一種大膽的批評和矯正。
上一篇: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為世用者,百篇無害;不為用者,一章無補。|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