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辨學術,談治理,直須窮到至處,讓人不得。所謂“宗廟朝廷便便言”者①,蓋道理古今之道理,政事國家之政事,務須求是乃已。我兩人皆置之度外,非求伸我也,非求勝人也,何讓人之有?只是平心易氣,為辨家第一法,才聲高色厲,便是沒涵養。
【譯文】辨別系統的學問,談論治國的道理,必須窮究到底,不能謙讓。孔子在宗廟、在朝廷,有意見便明白曉暢地說出來,就是這個做法。道理是古今以來的道理,政事是國家的政事,務須求個正確意見才能停止。我們辯論的雙方都要把自己置之度外,不是為了求得自己揚眉吐氣,也不是為了非要勝過別人,怎么可以謙讓呢?但態度平心靜氣,是辯論者首先要注意的,才有聲高色厲的表現,便是沒涵養。
注釋
【注釋】①宗廟朝廷便便言:語出《論語·鄉黨篇》。其文為:“其(孔子)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朱熹注:“便便,辯也。”即明辨之意。
上一篇:耳目之玩,偶當于心,得之則喜,失之則悲,此兒女子常態也。世間甚物與我相關,而以得喜以失悲邪?圣人看得此身亦不關悲喜,是吾道之一囊橐耳。愛囊橐之所受者,不以囊橐易所受,如之何以囊橐棄所受也?而況耳目之玩又囊橐之外物乎?
下一篇:五月繅絲,正為寒時用;八月績麻,正為暑時用;平日涵養,正為臨時用。若臨時不能駕御氣質、張主物欲,平日而曰我涵養,吾不信也。夫涵養工夫豈為涵養時用哉?故馬蹶而后求轡,不如操持之有常;輻折而后為輪,不如約束之有素。其備之也若迂,正為有時而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