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六國)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而延敵,九國之師,逡巡遁逃而不敢進。
【注釋】
選自漢·賈誼《過秦論》。
叩關:叩門。喻攻關。即到關前列隊進攻。
延敵:迎擊敵人。
九國:齊、楚、韓、魏、燕、趙、宋、衛、中山。
逡(qūn)巡:遲疑不敢前進的樣子。
【賞析】
秦孝公變法之后,秦國的嗣君繼續擴張領土,國力更加強盛。各諸侯國被動挨打,十分恐懼,決定合縱締交,結為一體,共同對敵。
“(六國)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而延敵,九國之師,逡巡遁逃而不敢進。”
意思是:各諸侯國土地面積,超過秦國十倍,集結軍隊一百萬,進攻秦國。秦軍開關迎敵,九國之師卻在強大的秦軍隊面前畏縮逃遁,不敢前進一步。
秦國實行商鞅變法后,國力日益強盛,面對西部這個迅速崛起的強敵,趙、韓、齊、楚等六國決定合眾抗秦,與秦一爭高下。合眾一方,有四公子(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那樣“弱秦”的賢相,有九國眾多“弱秦”的士兵,有一大批謀士制定“弱秦”的計劃,有許多高明的外交人才聲氣相通,申明“弱秦”的約定,有各國的軍事家操練“弱秦”的軍隊。其決心之大,聲勢之壯,前無古人。然而,當九國之師進到秦國關前,要和秦軍真正較量時,卻畏縮不前,不戰而敗了。
品讀這一句,能感受到一種強烈的震撼力,原因是作者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增強了語句的藝術效果。一方面,合眾國有百萬之眾,廣袤的戰略后方,似乎穩操勝券,一戰而定乾坤。相較之下,秦國無論土地面積、軍隊人數都不占優勢。這是一重比較。另一方面,卻是面對秦國軍隊,九國百萬之師未戰即潰,敗逃而去。這又是一重比較。正是這兩個強烈的對比,寥寥數語,便將秦國無敵于天下的威勢和形象鮮明地勾勒了出來,具有令人震撼的感染力。
上一篇: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分。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