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野:粗野。史:虛浮。質樸超過文雅,就顯得粗鄙;文雅超過質樸,就顯得虛浮。指人的品質和儀表,文章的內容和形式,要協調統一。《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例】孔子的文藝批評對后代影響最大的是“文質”說和《詩》論。他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質”和“文”的本義是質樸和文華,在孔子,是指人的品德和文化修養講的,但可以引申到文學作品的內容與形式方面來。(李廷先《先秦文學理論批評》)
上一篇:《責己重以周,待人輕以約》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贈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聽人以言,樂于鐘鼓琴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