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分。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注釋】
選自近代·王國維《人間詞話刪稿》。
景語:指寓情于景的寫景之語,如南朝宋謝靈運《登池上樓)詩:“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情感比較隱蔽、含蓄。
情語:指“以寫景之心理言情”之語,如《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情感的色彩比較強烈明顯。
【賞析】
王國維在《文學小言》中說:“文學中有二原質焉:曰景,曰情。前者以描寫自然及人生之事實為主,后者則吾人對此種事實之精神的態度也。故前者客觀的,后者主觀的也;前者知識的,后者感情的也。”又強調說:
“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分。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意思說:前人論詩詞,提出景語、情語的區分。可是他們不知道,一切寫景之語,實際上都是在抒發情感啊!
王國維說的昔人,指清代前期詩論家王夫之,他在《夕堂永日緒論》中談到情與景的關系時說:“不能作景語,又何能作情語邪?”王夫之論詩,“以意為主”,因此在情與景的關系上,要求把情放在首位,景服從于情并表現情,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語待景語而厚,景語因情語而活,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交融。但二者相較,情語更難寫好,所以王夫之認為,不能寫出寓情于景的“景語”,便難寫出以景見情的“情語”。
王國維繼承和發展了王夫之關于“景語”與“情語”的主張,進一步提出“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觀點,他說:“昔人論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詞家多以景寓情。其專作情語而絕妙者,如牛嶠之‘甘(須)作一生拼,盡君今日歡’;顧恍之‘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歐陽修之‘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美成之‘許多煩惱,只為當時,一餉留情’。此等詞求之古今人詞中,曾不多見。”(《人間詞話刪稿》)
王夫之的“景話”與“情語”說,進一步闡釋了“情中景”、“景中情”、情景二者的辯證關系,對于明代單純言情或單純寫景的詩風,具有糾偏補弊的作用。而王國維的“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觀點,則更總結出“一切景語皆情語”科學結論,也就是說,寫景的目的,就是為了抒情。詩人創作時情景交融,描寫景物的“景語”,其本質就是抒情的,就是“情語”,因而更符合詩人創作時的情感訴求,更具有科學性。
上一篇:近世詩人,能熔鑄新理想以入舊風格者,當推黃公度。|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六國)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而延敵,九國之師,逡巡遁逃而不敢進。|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