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嵌盤曲,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
【注釋】
選自唐·元結(jié)《右溪記》。
悉:全部,都。
欹(qī):傾斜不平。
嵌(qiàn):開張貌。
盤曲:回旋曲折的樣子。
洄:水流回旋。
懸:水從上往下沖。
激注:水流激蕩飛濺。
陰:樹蔭。
蔭:遮蔽。
【賞析】
元結(jié)任道州刺史時,游歷了道州城西的一條小溪,它寧靜而又清新、蜿蜒地流淌,注入營水。因其景色幽美,且在州右,便名之為“右溪”,并寫成這篇著名的山水游記。作者以詩一般的清麗詞句摹山繪水,創(chuàng)造出—個幽眇芳潔的自然境界:
“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嵌盤曲,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strong>
意思說:小溪的兩岸,全是怪石,傾斜盤曲的樣子,很難用詞語來形容。溪流從石上流過,回旋激蕩水花飛濺。珍美的樹木和怪異的竹子枝葉重疊,留下的陰影相互遮蔽著,清幽深杳。
本句以小溪為中心物象,用白描手法,描寫了風(fēng)姿各異的岸石、竹木、清流……窮形極狀,博顯物態(tài),構(gòu)成一幅有形有聲、生機盎然的圖畫。你看,他筆下不可名狀的怪石,陪伴著流淌的溪水,或“欹”似仙子回眸,或“嵌”如洞天中扉,或“盤”如古藤繞槐,或“屈”似長虹臥波,駁然雜陳,怪異而又美極,造成一種幽峭感,與相沖抵的流水互為映襯,使原本靜止的岸石獲得了一種動態(tài)感。他筆下的水,撞擊在錯落的岸石上,濺起點點晶瑩的水花,隨風(fēng)飄去,而后洄旋激蕩,輕吟著,淺唱著……流向遠處,形成一種強烈的動勢。他筆下的樹竹,佳木、異竹枝枝相連,重重疊疊,織成一幅青翠的天網(wǎng),濃陰交錯,涼風(fēng)習(xí)習(xí),翠綠滿眼:空氣是綠的,水是綠的,似乎連漏下的陽光也變成了綠色,使整個溪溝環(huán)境具有一種色彩的幽暗感。
這些充滿動感而又奇峭的景物組合在一起,便構(gòu)成了一種幽眇而富有生氣,和美而又奇峭的境界,令人神往。
然而,如此優(yōu)美的景色,卻沒有人來賞愛,唯有作者孤身一人,流連徘徊,不忍遽去。這是一個寂寞而沉思的主體意象,他的融入,與這清幽的氣氛相映成趣,成為溪石水流環(huán)境的有機組成部分,給水石草木組成的畫面涂抹上一層淡淡的悵意,透出一縷幽幽的美感,這是元文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另一特色是文字峻潔清疏,以少總多,將大自然的清幽奇巧充分地表現(xiàn)了出來。
要之,作者善于以剪削的語言,抒發(fā)自己清幽靜穆的胸懷,恣情山水的情趣,達到物我合一、物我兩忘的境地,對后世游記散文,特別是柳宗元的山水游記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正如清代吳汝論評論《右溪記》時指出的那樣:“次山放恣山水,實開子厚先聲。文字幽眇芳潔,亦能自成境趣。”
上一篇:河水縈帶,群山糾紛。黯兮慘悴,風(fēng)悲日曛。蓬斷草枯,凜若霜晨。鳥飛不下,獸鋌亡群。|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業(yè)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