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注釋】
選自宋·歐陽修《醉翁亭記》。
醉翁:指作者歐陽修。《醉翁亭記》:“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賞析】
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是一篇旨在表現作者主體意識和文化情趣的妙文。文中描寫了優美的自然風光,描寫了作者放情山水、恣意歡快的游宴,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作者——“醉翁”的心態和風采: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意思是:醉翁的意趣不在飲酒取樂,而在于瑯琊山優美的林泉風景。
宋仁宗慶歷五年,歐陽修因受毀謗,貶任滁州太守,第二年,歐陽修剛滿40歲,便自號醉翁。為什么要自號“醉翁”呢?這是因為歐陽修無端受到打擊,又不愿像大多數失意文人那樣患得患失、憂戚怨嗟,因而采取了醉心林泉,隨遇而樂的人生態度。滁州“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于是政務之暇,常常與滁州人士一道,游覽山水,寄情詩酒,借山水之樂排遣貶謫的抑郁。此外,歐陽修內心深處,也不愿讓陷害他的人看到自己落魄喪氣的樣子而得意相慶,因而自號“醉翁”,一來是顯示自己意氣自若,心安神怡的坦蕩情懷;二來是滁州的山水、香洌的美酒、人與人之間淳樸的關系使他陶醉。此時的歐陽修,心中已有更寬廣的天地,他已經把自己的精神意趣融化在瑯琊山美麗的山山水水之中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就是這種精神意趣的真實寫照。
其實,歐陽修這句話,也隱含著一絲無奈和調侃。離開政壇,貶謫到邊遠的滁州,政治上的抱負不能施展,大治天下的理想不能實現,自然有一種落寞的情懷縈繞心底,時時想以山水詩酒之樂自遣,然而,其內心深處的憂悶與苦惱卻仍然難以掩飾。這在他的《醉翁吟》詩里表露無遺。他說:“我昔被謫居滁州,名雖為翁實少年。”清楚地表明他是一個正當年少可以干出一番事業來的人,而非真的成了老翁。
然而,作者雖然不得已而放情山水,但在山水林泉之美的徜徉中,他也確實找到了一種恬然自適的樂趣,這充分反映出作者在逆境中清通曠達的胸懷和不以得失為意的心境。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一句,一開始就被目為名句,后來在使用中省略為“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或另有別的目的。
《醉翁亭記》圍繞醉翁亭的景色,寫了滁人之游、眾賓之歡、太守之醉、群鳥之樂,使人不知不覺陶醉在一幅“官民同樂”的社會圖景里。然而,如果從更深層次上觀照的話,就會發現作者渲染的“與民同樂”里,不經意間也歌頌了他治下的升平景象,這大約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另一內涵吧!
上一篇:尊之則為將,卑之則為虜;抗之則在青云之上,抑之則在深泉之下;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古者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憤之所為作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